【适应症】
本品是一种基于非复制型腺病毒载体的免疫疗法,适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
【推荐剂量】
每次 5×10¹¹ 粒子单位(PU),通过皮下注射给药,12 周内共给药 4次,推荐给药方案见表 1。
表 1:推荐治疗方案
¹ 第二次给药应在首次给药后至少 11 天进行。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包括注射部位反应、疲劳、寒战、发热、肌痛和恶心。
【药理作用】
本品是一种基于非复制型腺病毒载体的免疫疗法,设计用于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PV)6 型和 11 型感染细胞中所表达 HPV 蛋白的选定区域融合原。本品旨在为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患者诱导针对 HPV 6 型和 11 型蛋白的免疫反应。
【贮藏】
-本品的运输和储存温度均需≤-60℃(≤-76℉),在准备解冻和给药前,需储存在合适的冷冻箱中(温度≤-60℃(≤-76℉))。
-小瓶从包装袋中取出后,任何时候都不得放入冰箱、冷冻箱或置于干冰上。需保护小瓶免受光照,且不得摇晃小瓶。
-解冻后,本品在室温下的放置时间不得超过 60 分钟。
-本品 是一种基于非复制型腺病毒载体的免疫疗法,处理及处置所有小瓶和注射器时,均需遵循通用生物危害防护措施。
【有效期】
24个月
【使用方法】
-仅用于皮下注射。
-在首次给予本品前,需对可见乳头状瘤进行手术减瘤,以确立微小残留病灶。在本品治疗期间,为维持微小残留病灶状态,若存在可见乳头状瘤,需在第三次和第四次给药前将其切除。
-本品使用前必须快速解冻,并准备立即给药。
-注射前制备:
1)准备给药时,从冷冻箱中取出本品纸盒。
2)将小瓶从包装袋中取出,立即放入 37℃(98.6℉)的水浴锅或干珠浴中,保持小瓶直立,直至小瓶内无可见冰晶。解冻后的小瓶在 37℃(98.6℉)水浴锅或干珠浴中的暴露时间不得超过 5 分钟。
3)解冻后立即用 70% 异丙醇擦拭小瓶,掀开瓶盖并擦拭橡胶塞顶部。
4)轻轻旋转小瓶,目视检查本品。本品应为轻微乳光至乳光色的无色液体,且无可见颗粒物。若混悬液中出现可见颗粒物或变色,则不得使用。
5)使用带有 18G 至 22G 针头的 3mL 注射器,无菌抽取解冻后小瓶中的 1mL 不怕。不得使用带滤器的针头。
6)将 18G 至 22G 针头更换为皮下注射针头(23G 至 25G)。
7)将使用过的针头和空小瓶放入生物危害废物容器中处置。
-给药:
1)选择上臂外侧和大腿外侧作为注射部位,避免水肿区、潜在感染区、伤口、瘢痕或近期皮下注射部位。
2)用酒精擦拭垫彻底清洁注射部位,等待至少 30 秒至干燥。
3)以一定角度插入针头,确保药液注入皮下组织,随后注射本品。
4)再次用酒精擦拭垫清洁注射部位,不得按摩注射部位。
5)将注射部位产生的可能含有患者体液 / 排泄物的潜在污染材料(包括敷料)放入密封袋中,然后作为普通垃圾处置。这些防护措施需在注射后持续 1-2 周。直接接触患者排泄物时,需注意手部卫生(如洗手)。
6)给药后约 24 小时内,避免直接接触注射部位(如触摸或抓挠)及敷料。
【推荐剂量】
每次 5×10¹¹ 粒子单位(PU),通过皮下注射给药,12 周内共给药 4次,推荐给药方案见表 1。
表 1:推荐治疗方案
¹ 第二次给药应在首次给药后至少 11 天进行。
【剂量调整】
无
【服用过量处理】
无
【漏服处理】
无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包括注射部位反应、疲劳、寒战、发热、肌痛和恶心。
【注意事项】
-注射部位反应:
已观察到注射部位反应。首次治疗后,需监测患者至少 30 分钟,观察局部注射部位反应。
-血栓事件:
基于腺病毒载体的疗法给药后可能发生血栓事件。需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血栓事件的体征和症状,并根据临床规范对事件进行治疗。
【禁忌】
无
【特殊人群】
-妊娠:
目前尚无本品在孕妇中使用的数据,也未开展本品的动物生殖发育毒性研究。
-哺乳期:
目前尚无关于本品是否分泌于人乳中、对母乳喂养婴儿的影响或对乳汁分泌影响的数据。
-儿科用药:
尚未确立本品在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老年用药:
在 PRGN-2012-201 研究中,65 岁及以上患者有 9 例(24%),75 岁及以上患者有 1 例(3%)。本品的临床试验未纳入足够数量的 65 岁及以上患者,无法确定其疗效和安全性是否与年轻患者存在差异。
【适应症】
本品是一种基于非复制型腺病毒载体的免疫疗法,适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
【药物相互作用】
无
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在线咨询
400-001-9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