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乙肝新药资讯资讯
肝小静脉闭塞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乙肝
丙肝
  • 怎么判断是不是急性乙肝

    判断是否为急性乙肝,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综合结果。

    急性乙肝的初期症状可能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尿黄的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病毒感染后的6个月内出现,是急性乙肝的重要临床特征。

    乙肝五项检查是诊断乙肝最常用的方法。其中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指标。如果HBsAg阳性,通常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

    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指标。急性乙肝时,这些指标可能会出现异常,如ALT和AST显著升高,提示肝细胞受损。

    2025010804090824645

    乙肝病毒DNA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含量,有助于判断病毒复制情况和传染性。在急性乙肝中,乙肝病毒DNA水平通常较高。

    肝脏B超等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评估肝脏的形态、大小和结构。虽然这些检查对乙型肝炎的确诊价值有限,但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肝损伤。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综合判断是否为急性乙肝。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检查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急性乙肝与慢性乙肝的病程和症状有所不同。急性乙肝的病程通常在感染后1至6个月内,症状明显且起病急骤。而慢性乙肝的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相对较轻但会逐渐损害肝脏功能。因此,在判断是否为急性乙肝时,还需要考虑病程的长短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点击查看治疗乙肝的药物介绍。)

    参考资料:

    https://www.msdmanuals.com/home/liver-and-gallbladder-disorders/hepatitis/hepatitis-b-acute

    2025-01-08
  • 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预防措施指南

    乙型肝炎,作为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疫苗通常分三针接种,分别在0、1、6个月进行。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随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对于未接种过疫苗或接种史不详的成人,也建议按照这一程序进行接种。

    乙型肝炎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降低病毒载量,减少传播风险。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剃须刀、牙刷等,以防止血液传播。乙型肝炎患者在从事可能使病毒扩散的职业(如餐饮、食品加工等)时应特别谨慎,必要时需调整工作岗位。

    2025010804075813689

    禁止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械,推广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以减少性传播的风险。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止医源性传播。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勤洗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体质较差者出门应佩戴口罩,减少在公共场所的暴露时间。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不洁或变质的食物和水源。

    对于已经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曾接触过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和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点击查看治疗乙肝的药物介绍。)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ionwidechildrens.org/conditions/hepatitis-b

    2025-01-08
  • 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涉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是预防乙肝的首要步骤。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应采取隔离治疗,避免与他人接触,从而降低传染风险。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他们不得献血,也不能从事可能使病毒扩散的职业,如餐饮业和幼儿教师,但仍需加强随访和监控,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途径进行切断。

    2025010804070779840

    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分娩时应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如避免羊膜腔穿刺,缩短分娩时间,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在母体血液中的机会,同时在新生儿出生后尽快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严格筛查献血人员,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医疗器具,加强医疗器具的消毒工作,以防止医源性传播。加强性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乙肝的关键环节。新生儿、乙型肝炎患者的配偶以及医务人员等属于易感人群,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需要三针,分别在0、1、6个月接种,接种后体内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点击查看治疗乙肝的药物介绍。)

    参考资料:

    https://www.healthdirect.gov.au/hepatitis-b

    2025-01-08
  • 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特征及其严重性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疾病,其疾病特征和严重性不容忽视。一、疾病特征

    全身乏力:患者常常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这是由于病毒侵袭肝细胞,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能量转换功能所致。

    消化功能紊乱:肝脏受损导致胆汁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厌食、腹胀等症状,这些症状在餐后尤为明显。

    出血倾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齿龈出血、鼻出血等。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致。

    黄疸症状:肝细胞受损时,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出现皮肤和眼睛发黄的症状。

    2025010804060920065

    肝区疼痛与不适:肝脏炎症或肿胀时,肝包膜受到牵拉和刺激,引发肝区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为隐痛或胀痛。

    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多样且持续,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全身乏力、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健康状况下滑。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重型肝炎即肝衰竭,病死率高达50%以上。此外,慢性乙肝还易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进一步增加病死率。慢性乙型肝炎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等。这些并发症不仅加重患者的病情,还增加了治疗难度和病死率。

    虽然抗病毒药物是慢性乙肝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部分患者可能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或不良反应。

    (点击查看治疗乙肝的药物介绍。)

    参考资料:

    https://www.cdc.gov/hepatitis-b/hcp/clinical-overview/index.html

    2025-01-08
  • 乙肝传播途径有几种

    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当感染者的血液直接进入健康人的体内时,病毒就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从而引起感染。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输血、使用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未经严格消毒等过程中。因此,严格筛选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用品以及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都是减少血液传播风险的重要措施。

    2025010804050375166

    母婴传播:母婴传播也是乙肝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当孕妇携带乙肝病毒时,病毒可能通过胎盘屏障、分娩时的血液或体液交换等途径感染胎儿或新生儿。为了阻断母婴传播,目前推荐对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进行孕期管理和抗病毒治疗,并在新生儿出生后尽快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性传播:乙肝病毒还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接触过程中,如果一方携带乙肝病毒,病毒就可能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传播给另一方。因此,推广安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等防护措施,对于减少性传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传播途径外,还有报道指出乙肝病毒可能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时,如果皮肤黏膜有破损,就可能通过接触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而感染。但这种传播方式相对较少见。

    (点击查看治疗乙肝的药物介绍。)

    参考资料:

    https://www.hhs.gov/hepatitis/learn-about-viral-hepatitis/hepatitis-b-basics/index.html

    2025-01-08
  • 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区别

    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患病程度、传染性、诊治方式以及危害程度等方面。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但肝功能正常且没有其他病状的人。他们的肝脏并未受到明显损害,通常是通过血液检测发现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

    乙肝则是指乙型肝炎病毒已经引起肝脏炎症,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肝脏受损,甚至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的疾病状态。

    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体内有病毒,但不一定会传染给他人,传染性相对较低。

    2025010804042433239

    乙肝患者则具有较高的传染性,特别是在病毒活跃复制期间,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容易传播给他人。

    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无需特别治疗,但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HBV-DNA水平等,以确保肝脏健康。乙肝患者则需要针对肝炎病毒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及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综合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不当的情况下,病毒可能扩散感染他人,甚至自身也可能发展成乙肝病。但总体来说,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监测,危害程度相对较低。

    乙肝病患者肝功能损害问题严重,可能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对人体健康构成较大威胁。

    (点击查看治疗乙肝的药物介绍。)

    参考资料: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patitis-b

    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