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乙肝新药资讯资讯
肝小静脉闭塞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乙肝
丙肝
  •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韦立得)标准用法和剂量说明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商品名韦立得(Vemlidy),作为一种高效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类似物反向转录酶抑制剂,已经成为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伴有代偿性肝病的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患者的重要药物。其在国内的上市及医保纳入,无疑为众多乙肝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服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之前,有几个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不容忽视。首先,必须检测患者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因为艾滋病毒患者不应单独使用此药物。其次,在开始治疗、治疗期间,都应按照临床治疗时间表,评估患者的血清肌酐、估计肌酐清除率、尿糖和尿蛋白,对于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还需评估其血清磷水平。

    2025081505344769098

    关于用法用量,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25mg,且应与食物同服。这一剂量方案既保证了药物的有效性,又考虑到了患者的用药便利性。对于肾损伤患者,特别是那些未接受慢性血液透析且肾功能不全(估计肌酐清除率低于每分钟15mL)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本品。而接受慢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则应在血液透析完成后使用,且剂量无需调整。

    此外,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特别是那些患有失代偿(Child-Pugh B或C)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同样不建议使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作为治疗乙肝的有效药物,其标准用法和剂量说明对于确保药物疗效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

    2025-08-15
  •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韦立得)要终身服用吗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商品名韦立得)作为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药物,其用药周期问题备受患者关注。从临床实践来看,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确实需要长期服用韦立得,但"终身服药"并非绝对,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韦立得是一种新型核苷类似物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来控制病情发展,其高效低毒的特点使其成为慢性乙肝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对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韦立得的治疗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根据临床指南,这类患者在达到HBV DNA检测不到、ALT恢复正常、HBeAg血清学转换后,仍需继续巩固治疗至少3年。即便如此,停药后仍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因此许多医生会建议长期维持治疗。临床观察发现,过早停药的患者中,约50%会出现病毒学反弹,甚至导致肝炎急性加重。这种反弹风险使得长期用药成为更稳妥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已经出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

    2025081505263193799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则更具挑战性。这类患者更难实现持久的免疫控制,停药后复发率高达90%以上。因此,国际指南普遍建议HBeAg阴性患者需要更长疗程,很多情况下可能需要无限期治疗。特别是对于肝硬化患者,无论HBeAg状态如何,通常都建议终身抗病毒治疗,以预防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癌的发生。韦立得因其良好的安全性和对肾脏、骨骼影响较小的特点,特别适合这类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

    在特殊人群用药方面,韦立得的长期使用也需要特别注意。肾功能不全患者需定期监测肌酐清除率和血磷水平,严重肾损伤患者需调整用药方案。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则不建议使用该药物。这些用药限制提示我们,虽然韦立得安全性较好,但长期用药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监测。值得欣慰的是,随着该药被纳入医保,国内患者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为长期治疗提供了保障。印度和老挝仿制药的出现,也为需要自费的患者提供了更经济的选择。

    从治疗目标来看,慢性乙肝的治疗已从单纯的病毒抑制转变为追求"功能性治愈"。虽然完全清除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病例仍属少数,但随着新疗法的研发,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患者实现有限疗程的治疗。就目前而言,韦立得作为慢性乙肝治疗的基石药物,长期维持治疗仍是主流方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耐心,定期复查,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

    2025-08-15
  • 怎么判断是不是急性乙肝

    判断是否为急性乙肝,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综合结果。

    急性乙肝的初期症状可能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尿黄的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病毒感染后的6个月内出现,是急性乙肝的重要临床特征。

    乙肝五项检查是诊断乙肝最常用的方法。其中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指标。如果HBsAg阳性,通常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

    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指标。急性乙肝时,这些指标可能会出现异常,如ALT和AST显著升高,提示肝细胞受损。

    2025010804090824645

    乙肝病毒DNA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含量,有助于判断病毒复制情况和传染性。在急性乙肝中,乙肝病毒DNA水平通常较高。

    肝脏B超等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评估肝脏的形态、大小和结构。虽然这些检查对乙型肝炎的确诊价值有限,但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肝损伤。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综合判断是否为急性乙肝。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检查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急性乙肝与慢性乙肝的病程和症状有所不同。急性乙肝的病程通常在感染后1至6个月内,症状明显且起病急骤。而慢性乙肝的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相对较轻但会逐渐损害肝脏功能。因此,在判断是否为急性乙肝时,还需要考虑病程的长短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点击查看治疗乙肝的药物介绍。)

    参考资料:

    https://www.msdmanuals.com/home/liver-and-gallbladder-disorders/hepatitis/hepatitis-b-acute

    2025-01-08
  • 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预防措施指南

    乙型肝炎,作为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疫苗通常分三针接种,分别在0、1、6个月进行。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随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对于未接种过疫苗或接种史不详的成人,也建议按照这一程序进行接种。

    乙型肝炎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降低病毒载量,减少传播风险。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剃须刀、牙刷等,以防止血液传播。乙型肝炎患者在从事可能使病毒扩散的职业(如餐饮、食品加工等)时应特别谨慎,必要时需调整工作岗位。

    2025010804075813689

    禁止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械,推广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以减少性传播的风险。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止医源性传播。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勤洗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体质较差者出门应佩戴口罩,减少在公共场所的暴露时间。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不洁或变质的食物和水源。

    对于已经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曾接触过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和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点击查看治疗乙肝的药物介绍。)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ionwidechildrens.org/conditions/hepatitis-b

    2025-01-08
  • 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涉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是预防乙肝的首要步骤。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应采取隔离治疗,避免与他人接触,从而降低传染风险。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他们不得献血,也不能从事可能使病毒扩散的职业,如餐饮业和幼儿教师,但仍需加强随访和监控,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途径进行切断。

    2025010804070779840

    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分娩时应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如避免羊膜腔穿刺,缩短分娩时间,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在母体血液中的机会,同时在新生儿出生后尽快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严格筛查献血人员,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医疗器具,加强医疗器具的消毒工作,以防止医源性传播。加强性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乙肝的关键环节。新生儿、乙型肝炎患者的配偶以及医务人员等属于易感人群,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需要三针,分别在0、1、6个月接种,接种后体内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点击查看治疗乙肝的药物介绍。)

    参考资料:

    https://www.healthdirect.gov.au/hepatitis-b

    2025-01-08
  • 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特征及其严重性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疾病,其疾病特征和严重性不容忽视。一、疾病特征

    全身乏力:患者常常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这是由于病毒侵袭肝细胞,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能量转换功能所致。

    消化功能紊乱:肝脏受损导致胆汁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厌食、腹胀等症状,这些症状在餐后尤为明显。

    出血倾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齿龈出血、鼻出血等。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致。

    黄疸症状:肝细胞受损时,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出现皮肤和眼睛发黄的症状。

    2025010804060920065

    肝区疼痛与不适:肝脏炎症或肿胀时,肝包膜受到牵拉和刺激,引发肝区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为隐痛或胀痛。

    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多样且持续,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全身乏力、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健康状况下滑。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重型肝炎即肝衰竭,病死率高达50%以上。此外,慢性乙肝还易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进一步增加病死率。慢性乙型肝炎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等。这些并发症不仅加重患者的病情,还增加了治疗难度和病死率。

    虽然抗病毒药物是慢性乙肝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部分患者可能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或不良反应。

    (点击查看治疗乙肝的药物介绍。)

    参考资料:

    https://www.cdc.gov/hepatitis-b/hcp/clinical-overview/index.html

    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