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糖尿病新药资讯资讯
高催乳素血症
低血糖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
  • 曲格列汀(Trelagliptin)是否需要长期服用及停药时机的建议

    对于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曲格列汀(Trelagliptin)作为一种有效的血糖控制手段,其治疗性质通常是长期的。2型糖尿病本身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代谢性疾病,其病理基础在于身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目前的医疗水平尚无法根治,治疗目标在于长期、稳定地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例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损伤等。因此,当医生为患者处方曲格列汀,并且该药物被证实能够良好地控制血糖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时,原则上建议患者长期坚持服用,将每周一次的服药习惯视为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中一个持续的部分。

    2025092911574019897

    然而,药物治疗方案并非一成不变,在特定情况下,调整乃至停用曲格列汀是可能且必要的,但这必须建立在严格的医疗评估与指导下,患者绝对不可自行决策。一个重要的停药时机是当患者通过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持之以恒的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使得血糖水平在无需药物辅助的情况下也能长期维持在达标状态时。例如,部分患者在体重显著减轻后,胰岛素抵抗得到根本性改善,可能会实现病情的逆转,此时医生可能会考虑尝试减少或停止降糖药物,但这需要经过严密的监测期来确认效果是否稳定。另一个需要考虑调整治疗方案的情况是出现了对曲格列汀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虽然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并经医生确认与药物相关,则需停用并更换其他类型的降糖药。

    此外,患者身体状况的重大变化也是重新评估用药方案的关键节点。特别是肾功能的动态变化,如果患者在使用曲格列汀期间出现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例如从中度肾功能不全进展至重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低于每分钟30毫升)或进入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时,根据药品的严格禁忌与警告,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曲格列汀,因为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可能导致严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为患者选择其他不依赖肾脏排泄或更适合其肾功能状态的降糖方案。同时,如果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包含了多种降糖药物,当血糖控制得过于严格甚至出现频繁的低血糖事件时,医生也可能出于简化方案或降低低血糖风险的考虑,对包括曲格列汀在内的药物进行减量或停用。

    综上所述,曲格列汀在有效且安全的前提下需要长期服用以维持血糖稳定,但其停药或调整的时机紧密关联于生活方式的改善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肾功能等重要指标的变化以及整体治疗目标的实现。整个决策过程必须由专业医生主导,基于定期的血糖监测(如糖化血红蛋白)和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来完成,患者应保持与医生的密切沟通,共同制定最适合自身病情的长期管理策略。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

    2025-09-29
  • 曲格列汀(Trelagliptin)使用禁忌:哪些人群不适合服用该药物

    曲格列汀(Trelagliptin)作为一种长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凭借其每周仅需服用一次的便利性,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占据地位。该药物通过抑制DPP-4酶活性,延长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作用时间,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实现血糖的平稳控制。然而,并非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均适合使用曲格列汀,特定人群需严格规避用药风险。

    从适应症来看,曲格列汀主要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适用于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效果不佳的成人患者。其可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胰岛素等药物联用,通过改善糖代谢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

    2025092911401343711

    在禁忌症方面,曲格列汀的适用范围存在明确边界。首先,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甚至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严重症状。其次,1型糖尿病患者及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史者禁用,此类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严重受损,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此外,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禁用。

    肾功能不全患者需特别关注剂量调整。中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50mL/min)者剂量应减半至每周50mg,以避免药物蓄积引发低血糖或肾功能进一步恶化;重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或需透析治疗者禁用,因药物代谢主要依赖肾脏排泄,肾功能严重受损会导致血药浓度异常升高。

    使用曲格列汀时,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肾功能及肝酶指标,尤其在与磺脲类、胰岛素等药物联用时,需警惕低血糖风险。老年患者因肾功能自然衰退,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若漏服药物,应在发现后立即补服,后续维持原定周期用药,无需加倍剂量。通过严格遵循用药规范,曲格列汀可为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血糖管理方案。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

    2025-09-29
  • 曲格列汀(Trelagliptin)标准用法用量指南及特殊人群剂量调整

    曲格列汀(Trelagliptin)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其主要适应症是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它通常作为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这一基础治疗之上的辅助手段,当生活方式干预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本品可单独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以帮助患者实现血糖达标。需要注意的是,曲格列汀仅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不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在用法用量方面,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标准推荐剂量为每次100毫克,每周固定一天服用。

    2025092910071576854

    特殊人群的剂量调整是安全使用曲格列汀的关键环节,其中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调整尤为重要。对于中度肾功能不全(CrCl 30-50mL/min)的患者,推荐剂量应减半,即每周一次口服50毫克。而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CrCl <30mL/min)的患者包括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曲格列汀是禁止使用的,或者必须在医师极其审慎的评估下方可考虑,通常不建议在此类患者中使用,以避免药物蓄积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在开始曲格列汀治疗之前以及对治疗期间,对患者肾功能进行定期评估是一项必需的程序。此外,对于老年患者或肝功能不全者,虽然通常无需进行专门的剂量调整,但在初始治疗和随访过程中仍需密切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关于漏服后的补服原则,一般建议是,如果发现漏服的时间与下一次预定服药的时间间隔较长,应立即补服一次当周的剂量,然后恢复到原定每周同一天服药的常规剂量。然而,如果已经临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应跳过漏服的剂量,直接于下一次预定日期服用常规剂量,且无需额外加倍剂量。重要的是,患者不应为了弥补漏服的剂量而在一周内连续服用两次药物,这样做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综上所述,曲格列汀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个便捷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其应用必须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特别是在特殊人群中,合理的剂量调整是保障疗效与安全性的基础。所有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本品。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

    2025-09-29
  • 非奈利酮(可申达)尿蛋白降低临床数据验证

    非奈利酮(Finerenone)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矿物质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其适应症明确聚焦于患有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的成年患者。该药物旨在降低这类患者群体发生肾功能持续恶化、终末期肾病、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以及因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风险。这意味着它主要用于保护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和心血管健康,干预疾病的进展过程。

    从作用机制上看,非奈利酮的作用靶点与传统药物有所不同。在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中,长期高血糖等因素会导致矿物质皮质激素受体过度激活,这一过程在肾脏和心脏中均可引发有害的炎症和纤维化反应,从而加速器官损伤。非奈利酮正是通过高度选择性地阻断这一受体,从源头上抑制由此介导的炎症和纤维化通路。这种机制不仅有助于保护肾小球滤过功能,减缓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同时也对肾脏组织本身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这与其降低尿蛋白的效果密切相关。

    2025092510520334759

    在治疗效果方面,降低尿蛋白是非奈利酮肾脏保护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和观测指标。临床研究证实,对于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在标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非奈利酮,能够降低尿蛋白排泄量。尿蛋白水平的降低,直观地反映了药物对肾小球滤过屏障的保护作用,减轻了肾脏的损伤负荷。因此,监测尿蛋白的变化是评估非奈利酮治疗反应的重要环节之一。剂量的选择需要基于患者的基线肾功能,并以四周后的血钾水平为依据进行个体化调整,目标是将剂量维持在每次20毫克,每日一次。

    在副作用管理方面,非奈利酮总体耐受性良好,但其最需要关注的不良反应是高钾血症。由于药物抑制了肾脏中醛固酮的部分作用,可能导致钾离子排泄减少,从而引起血钾升高。因此,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钾水平至关重要,用药方案需根据血钾检测结果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在血钾过高时需暂停给药或降低剂量。其他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低钠血症等,但发生率相对较低。总之,非奈利酮通过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在2型糖尿病相关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展现出明确的肾脏保护作用,其中降低尿蛋白是其疗效的关键体现之一,但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对血钾水平的密切监测和剂量管理的精细化。

     

    参考链接:https://www.kerendia.com/

    2025-09-25
  • 替西帕肽/替尔泊肽(穆峰达)在药物分类中属于哪种类型的药品

    替尔泊肽/替西帕肽(Tirzepatide),商品名穆峰达(Mounjaro),在药物分类上属于一种新型的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物。具体而言,它是一种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受体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的双重激动剂。这一分类意味着它能够同时作用于人体内的两种重要肠促胰素受体,通过模拟天然GIP和GLP-1的生理功能,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从药理机制上看,替尔泊肽是一种经过修饰的含有39个氨基酸的多肽肽类分子,其结构中的C20脂肪二酸侧链有助于与血液中的白蛋白结合,显著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允许每周一次皮下给药。这类药物不同于传统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它通过多重途径调控血糖,不仅改善胰岛功能,还对体重、食欲等代谢指标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治疗进展。

    2025092311465198629

    在临床应用层面,替尔泊肽被批准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需与饮食控制和运动结合使用。它不属于胰岛素类药物,也不同于二甲双胍等经典口服降糖药,而是一种创新生物制剂。其给药方式为注射剂,规格多样,包括2.5 mg至15 mg多种剂量,使用时通常从低剂量开始,逐步调整至有效耐受剂量。

    尽管在研究中观察到该药可带来显著的体重下降效果,但目前它尚未正式获批用于非糖尿病人群的肥胖治疗。就其安全性而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如恶心、腹泻、呕吐、便秘等,也可能伴随胰腺炎、过敏、低血糖等风险,因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而言之,替尔泊肽在药物分类中代表了一类先进的双靶点肠促胰素受体激动剂,它通过独特的机制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发挥作用,并因其对体重代谢的附加益处而受到广泛关注。不过,其使用必须严格遵循适应证和临床指南,以确保用药安全与有效。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tirzepatide.html

    2025-09-23
  • 替西帕肽/替尔泊肽(穆峰达)用于减肥时其安全性是否有可靠保障

    替尔泊肽/替西帕肽(Tirzepatide,商品名穆峰达/Mounjaro)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其用于减肥的安全性是目前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从药物本身的特性来看,该药是一种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双重激动剂,通过增强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并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发挥作用,原研厂家批准的适应症仅为改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血糖控制,需配合饮食和运动使用。

    尽管在糖尿病临床研究中,替尔泊肽显示出显著的降糖效果,并且参与者体重普遍下降,但这一效果是在疾病治疗背景下观察到的,不能直接等同于健康人群或单纯超重人群的减肥治疗结果。目前,该药未正式获批用于非糖尿病人群的减肥适应症,将此类药物用于减肥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仍缺乏足够的高质量证据支持。

    2025092311240077894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替尔泊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食欲减退、呕吐、便秘、消化不良和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发生比例较高。此外,该药还存在胰腺炎、急性胆囊疾病、低血糖(尤其与其他降糖药联用时)、超敏反应等风险,禁忌用于有甲状腺髓样癌个人或家族史的患者及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患者。特殊人群如妊娠妇女也建议停药。

    总体来看,替尔泊肽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具有较明确的风险收益特征,但其用于单纯减肥目的时,安全性保障仍显不足。个体差异、用药剂量、合并用药以及潜在基础健康状况均可能影响实际安全性表现。对于考虑通过替尔泊肽控制体重的人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全面评估自身状况,审慎权衡潜在获益与风险,不应自行用药。未来仍需更多针对肥胖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以进一步明确其在减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tirzepatide.html

    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