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溃疡性结肠炎新药资讯资讯
肥胖
便秘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糜烂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食管反流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 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的注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要点

    米利珠单抗作为白细胞介素-23拮抗剂,在治疗成人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时,其注射方法与技巧需严格遵循规范以确保疗效与安全性。针对溃疡性结肠炎,诱导期采用静脉输注方式,每次剂量为300毫克,分别在第0、4、8周给药,输注过程中需控制流速,确保持续输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避免因输注过快引发输液反应。完成诱导治疗后,第12周起转为维持治疗,此时需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每次剂量为200毫克,具体操作需分两次连续注射,每次注射100毫克,注射部位可选择腹部或大腿前侧,每次注射应更换部位以减少局部刺激。

    2025111411311780458


    对于克罗恩病患者,诱导期剂量调整为每次900毫克,同样在第0、4、8周静脉输注,但输注时间需延长至至少90分钟,以保障药物均匀分布并降低急性反应风险。维持期从第12周开始,每4周进行一次皮下注射,剂量为300毫克,可通过连续注射100毫克和200毫克完成,注射顺序可根据患者耐受性灵活调整。

    无论治疗哪种疾病,皮下注射前均需将预充式注射笔从冰箱取出,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以避免低温刺激。注射前需目视检查药液,若发现浑浊、颗粒或变色则禁止使用。注射部位应避开皮肤破损、发红或硬化的区域,轮换使用腹部、大腿或上臂后侧以减少局部不良反应。静脉输注必须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完成,由专业医护人员监测生命体征,而皮下注射经培训后可由患者自行操作,但首次注射仍建议在医疗监督下进行。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炎症指标和药物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资料:https://omvoh.lilly.com/


    2025-11-14
  • 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场景

    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作为一种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靶向白细胞介素-23(IL-23)的p19亚基,阻断其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展现出独特的治疗价值。其临床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炎症性肠病(IBD)领域,并随着研究深入逐步向其他免疫相关疾病拓展。

    溃疡性结肠炎(UC)的核心治疗选择

    米利珠单抗已在全球多地获批用于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导和维持治疗。该疾病以结肠黏膜连续性炎症为特征,患者常出现血性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传统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存在疗效不足或耐受性差的问题。米利珠单抗通过精准抑制IL-23信号通路,减少肠道黏膜炎症,改善屏障功能。临床实践中,患者接受静脉诱导治疗(第0、4、8周各300mg)后,转为每4周皮下注射200mg维持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缓解率和黏膜愈合率。尤其对传统治疗失败或抗TNFα药物不耐受的患者,米利珠单抗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其长效控制炎症的特性有助于减少疾病复发风险。

    2025111411321662649


    克罗恩病(CD)的突破性应用

    克罗恩病是一种全消化道透壁性炎症疾病,可能导致肠狭窄、瘘管等严重并发症。米利珠单抗在克罗恩病领域的III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显著优势:与安慰剂相比,治疗组在第12周的临床应答率(通过大便频率和腹痛评估)和第52周的临床缓解率(CDAI评分<150)均显著提高,内镜应答率(SES-CD评分降低≥50%)也优于对照组。此外,其对既往生物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仍有效,52周临床缓解率达51.2%,内镜应答率达46.3%。这种对难治性患者的疗效,使其成为克罗恩病治疗的重要补充,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疾病管理的患者。

    潜在适应症的探索与前景

    尽管米利珠单抗目前尚未获批用于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但IL-23通路在这些疾病中的关键作用使其成为研究热点。例如,银屑病患者皮肤中IL-23水平显著升高,早期临床试验显示米利珠单抗可改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未来,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其适应症可能进一步扩展,为更多免疫相关疾病患者提供精准治疗选择。

    临床应用的综合优势

    米利珠单抗的临床优势体现在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三方面。其选择性靶向IL-23而不影响IL-12,降低了感染风险,常见不良反应为轻中度注射部位反应、上呼吸道感染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传统免疫抑制剂。给药周期较长(每4周一次),皮下注射剂型便于患者自我管理,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此外,其对难治性患者的疗效和快速起效特点,使其在临床实践中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随着全球药品审批的加速,米利珠单抗有望为更多亚洲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精准治疗的重要代表。

    参考资料:https://omvoh.lilly.com/


    2025-11-14
  • 使用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作为一种靶向白细胞介素-23(IL-23)p19亚基的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在治疗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时,需严格遵循用药规范以确保疗效与安全性。其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涵盖用药前评估、操作规范、用药期间监测及特殊人群管理等多个环节。

    用药前需全面评估禁忌症与感染风险
    患者使用米利珠单抗前,医生需详细询问过敏史,尤其是对药物成分或既往生物制剂的严重过敏反应。若存在活动性结核感染、严重真菌或细菌感染,需先控制感染再启动治疗,因该药物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加重感染风险。此外,计划接种活疫苗(如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的患者,应在用药前完成接种,治疗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以防感染风险增加。

    2025111411295645659


    注射操作需规范,部位轮换防局部反应
    米利珠单抗的给药方式包括静脉输注和皮下注射。诱导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在第0、4、8周通过静脉输注给药,输注时间至少30分钟;克罗恩病患者诱导期剂量更高,输注时间需延长至90分钟。静脉输注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以监测输液反应。维持期转为皮下注射时,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学习注射技巧,选择腹部、大腿或上臂后侧作为注射部位,每次注射需更换部位,避免皮肤破损、发红或硬化区域,以减少局部红肿、疼痛等反应。

    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与肝毒性
    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和免疫功能监测,重点关注肝功能指标(如肝酶、胆红素)。米利珠单抗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若出现黄疸、乏力或食欲下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此外,上呼吸道感染、关节痛、头痛等常见不良反应需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虽罕见,但一旦发生需紧急处理。

    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评估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使用米利珠单抗需权衡利弊,目前缺乏充分数据支持其安全性,计划怀孕者应在用药前告知医生。儿童患者使用该药物的研究尚在开展中,需严格遵循临床试验方案。老年患者因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可能更高,需加强监测。

    长期治疗需保持医患沟通
    米利珠单抗通常作为长期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患者需定期复诊,由医生评估疗效和安全性。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疾病复发风险。治疗期间若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联系医生,确保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

    参考资料:https://omvoh.lilly.com/


    2025-11-14
  • 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的整体治疗效果怎么样

    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作为一种靶向白细胞介素-23(IL-23)p19亚基的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近年来在炎症性肠病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潜力,为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其核心机制在于通过阻断IL-23与受体的结合,抑制下游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从而调节免疫系统过度活化引发的肠道炎症。

    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米利珠单抗已通过多国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患者接受诱导期静脉输注后,转入维持期皮下注射,可观察到症状的持续改善。临床数据显示,该药物能显著缓解腹泻、腹痛、黏液或血便等核心症状,同时促进黏膜愈合。部分患者在治疗早期即报告排便急迫感减轻,这种症状改善与生活质量提升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未达到完全临床缓解,患者仍可能体验到肠道功能改善带来的日常活动能力恢复,体现了药物对症状管理的全面性。

    2025111210430477943


    针对克罗恩病的治疗,米利珠单抗同样表现出突破性疗效。在针对生物制剂治疗失败或不耐受患者的III期研究中,该药物在维持临床缓解和内镜缓解方面展现出优势。与传统疗法相比,接受米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在一年内实现更高比例的无皮质类固醇缓解,且肠道损伤修复效果更显著。这种长期疗效对于预防疾病进展导致的肠狭窄、瘘管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为既往治疗无效的患者提供了希望。

    安全性方面,米利珠单抗的不良反应谱与已知的IL-23通路抑制剂相似,以轻中度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注射部位反应和关节痛为主,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结核复发或机会性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这与其选择性抑制IL-23而非广泛免疫抑制的特性相关。长期随访数据显示,药物耐受性良好,因不良反应停药的比例较低,为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从治疗机制创新角度看,米利珠单抗的靶向性设计使其区别于传统TNF-α抑制剂和整合素拮抗剂,填补了IL-23特异性拮抗剂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空白。其双重作用模式——既控制炎症因子释放又调节免疫细胞活化,为应对复杂疾病机制提供了新策略。尤其在生物制剂耐药患者中,米利珠单抗仍能维持疗效,提示其可能通过非TNF依赖途径发挥作用。

    随着临床应用的拓展,该药物有望重塑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格局,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持久且安全的疾病控制方案。未来,随着对IL-23通路与肠道神经互动机制的深入研究,米利珠单抗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将进一步优化,推动炎症性肠病管理向患者中心化转型。

    参考资料:https://omvoh.lilly.com/


    2025-11-12
  • 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最近有哪些新的研究进展

    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作为一种靶向白细胞介素-23(IL-23)p19亚基的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在炎症性肠病治疗领域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初,该药物正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成为继溃疡性结肠炎后获批的第二个适应症。这一里程碑标志着米利珠单抗成为全球首个同时覆盖两种主要炎症性肠病(IBD)的IL-23p19抑制剂,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治疗选择。

    在临床应用层面,米利珠单抗的给药方案进一步优化。针对克罗恩病患者,其采用“诱导-维持”双阶段治疗模式:初始通过静脉输注快速控制炎症,随后转为皮下注射维持长期疗效。这种设计显著提升了患者用药便利性,尤其适合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此外,该药物在生物制剂治疗失败人群中仍展现出显著疗效,为传统疗法无效的患者群体带来了新希望。

    2025111210432174939


    国际监管层面,米利珠单抗的全球布局持续加速。继美国获批后,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也相继完成克罗恩病适应症的审评,形成欧美日三大市场的全面覆盖。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受理其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双适应症上市申请,目前正处于审评阶段还没有在国内上市,预计未来将为国内IBD患者提供创新治疗方案。

    随着适应症的拓展,米利珠单抗的临床价值正从成人群体向更广泛人群延伸。目前,针对青少年克罗恩病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启动,旨在探索其在低龄人群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这一研究将填补现有治疗手段在青少年IBD管理中的空白,进一步巩固米利珠单抗在炎症性肠病领域的领先地位。

    参考资料:https://omvoh.lilly.com/


    2025-11-12
  • 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治疗克罗恩病的长期疗效如何

    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作为一款靶向白细胞介素-23(IL-23)p19亚基的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近年来在克罗恩病治疗领域展现出显著的长期疗效,为患者提供了更持久、更稳定的治疗选择。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症性肠病,其特征是跨壁炎症可能累及消化道各层,若未得到及时控制,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肠道损伤和残疾。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实现持续的症状控制和黏膜愈合,而米利珠单抗通过特异性阻断IL-23信号通路,有效抑制了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从而调节免疫系统活动,减轻炎症反应。

    多项长期研究证实了米利珠单抗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持久效果。例如,在VIVID-2开放标签扩展研究中,接受米利珠单抗连续治疗两年的患者中,绝大多数维持了临床缓解状态。这些患者包括既往对生物制剂治疗失败的人群,表明米利珠单抗对难治性病例同样具有显著疗效。研究还显示,超过八成的患者在两年后仍保持内镜缓解,即肠道黏膜愈合或炎症显著减轻,这一结果对于预防疾病复发和长期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2025111210411899189

    从作用机制来看,米利珠单抗通过抑制IL-23的活性,阻断了其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减少了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这种精准的靶向治疗不仅有效控制了肠道炎症,还避免了广泛免疫抑制带来的副作用。在长期治疗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肠道急迫症状、腹痛和腹泻等核心症状持续改善,且无需依赖皮质类固醇等传统药物,减少了激素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安全性方面,米利珠单抗的长期使用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研究数据显示,其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注射部位反应和轻度关节痛,且多数为轻中度,通过对症处理即可缓解。此外,米利珠单抗未增加结核复发或机会性感染的风险,这与其选择性抑制IL-23而非广泛免疫抑制的特性密切相关。

    目前,米利珠单抗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克罗恩病的治疗,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临床实践的广泛验证但遗憾的是这种药物还没有在国内上市。对于既往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现有疗法的患者,米利珠单抗提供了新的希望,尤其是其能够维持长期黏膜愈合和临床缓解的特点,为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更多真实世界数据的积累,米利珠单抗有望在克罗恩病的个体化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资料:https://omvoh.lilly.com/


    202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