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消化科新药资讯资讯
肥胖
便秘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糜烂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食管反流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 伊曲莫德(Etrasimod)-Velsipity的详细说明书内容

    伊曲莫德是一种口服高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S1P)受体调节剂,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专为成人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设计。该药物通过选择性阻断S1P受体亚型,调节淋巴细胞从淋巴器官向外周血的迁移,减少肠道内炎性免疫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肠道黏膜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助力实现并维持临床缓解。

    适应症
    伊曲莫德适用于对传统治疗(如5-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应答不足、失应答或不耐受的成人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其疗效覆盖诱导缓解与长期维持治疗阶段,尤其针对需避免长期使用激素或生物制剂的患者提供新选择。

    2025093010494108044


    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口服2mg,可随餐或不随餐服用,需整片吞服,不可掰开、压碎或咀嚼。首次用药前需完成多项评估:

    全血细胞计数:获取近期(6个月内)的淋巴细胞计数,监测感染风险;

    心脏评估:进行心电图(ECG)检查,排除既往传导异常(如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若存在需心脏科医生会诊;

    肝功能检查:检测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评估肝损伤风险;

    眼科评估:进行眼底基线检查(包括黄斑),排除黄斑水肿风险;

    皮肤检查:排查可疑皮肤病变,尤其有皮肤癌风险因素者;

    疫苗接种:无水痘病史或未完成VZV疫苗接种者需检测抗体,阴性者建议接种;减毒活疫苗需在用药前4周完成接种。
    若漏服一剂,应在下一个预定时间服用,不可加倍补服。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5%)包括头痛、肝功能检查异常和头晕。需警惕以下风险:

    感染:可能增加尿路感染、疱疹病毒感染等风险,治疗期间需监测感染迹象,严重感染时暂停用药;

    心血管事件:可能引发心率暂时性下降、房室传导延迟,尤其与减慢心率药物联用时需谨慎;

    肝损伤: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治疗前需检测肝酶,治疗期间定期监测;

    黄斑水肿:长期使用可能增加风险,治疗期间需定期眼科检查;

    血压升高: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压;

    胎儿风险:孕妇用药可能致胎儿伤害,育龄期女性需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周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禁忌与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包括:近6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风等心血管事件者;存在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且未植入起搏器者;严重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C级)患者。治疗期间需避免联用CYP2C9/CYP3A4强抑制剂或诱导剂,同时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需监测感染并发症。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mtm/etrasimod.html


    2025-09-30
  • 伊曲莫德(Etrasimod)-Velsipity的治疗效果如何?

    伊曲莫德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剂,在临床上以Velsipity为商品名应用于特定免疫介导性疾病的治疗,其治疗效果体现了现代免疫学精准调控的进步。该药物通过选择性作用于淋巴细胞表面的鞘氨醇-1-磷酸受体,有效抑制淋巴细胞从淋巴组织向循环系统及外周炎症组织的迁移,从而减少致病性淋巴细胞在靶器官的聚集,缓解异常的免疫反应对机体组织的攻击。这种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广谱免疫抑制剂,它更具靶向性,能够在调控异常免疫活性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机体正常的免疫防御功能,为慢性免疫性疾病的长期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领域中,伊曲莫德展现出了较为积极的临床价值。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核心病理过程在于活化的免疫细胞持续浸润肠黏膜,导致组织损伤和一系列临床症状。伊曲莫德通过上述机制,能够有效降低肠道黏膜内的淋巴细胞浸润,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对于中度至重度活动期的成年患者,该药物能帮助改善排便紧迫感、便血、腹痛等核心症状,并致力于实现黏膜愈合这一重要的治疗目标。黏膜愈合不仅是症状缓解的标志,更与长期疾病缓解、降低住院率和手术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传统治疗反应不足或不耐受的患者而言,伊曲莫德提供了一种有效且便捷的口服治疗选择,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

    2025093010531647589


    除了在胃肠病学领域的应用,伊曲莫德在皮肤病学中也显示出治疗潜力,特别是在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成人患者群体中。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同样涉及复杂的免疫失调,其中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和向皮肤的归巢是关键环节。伊曲莫德通过系统性地调节淋巴细胞在体内的分布,能够减少这些致病细胞在皮肤组织的数量,从而从上游干预炎症进程。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皮损严重程度,缓解剧烈的瘙痒感,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对于饱受反复发作和顽固性瘙痒困扰的患者,这一疗法为控制病情、减少外用激素依赖以及实现长期疾病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体而言,伊曲莫德代表着针对特定免疫通路进行干预的治疗策略的成功实践。其治疗效果的核心在于通过相对精准的机制,打破免疫细胞异常迁移和聚集所驱动的慢性炎症循环,为溃疡性结肠炎和特应性皮炎等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系统治疗武器。当然,如同所有免疫调节药物,其临床应用也需在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权衡获益与潜在风险后审慎进行,确保治疗的个性化和安全性。它的问世无疑丰富了临床医生的治疗选择,也为患者追求更高质量的疾病缓解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mtm/etrasimod.html


    2025-09-30
  • 溃疡性结肠炎的新上市药物是伊曲莫德(Etrasimod)-Velsipity吗?

    伊曲莫德确实是近年来针对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研发的新一代高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S1P)受体调节剂,其上市为患者提供了非生物制剂的口服治疗新选择。该药物由辉瑞公司开发,通过选择性作用于S1P受体亚型1、4、5,将活化的淋巴细胞滞留于淋巴结中,减少其向肠道炎症部位的迁移,从而抑制肠道黏膜的免疫细胞浸润,达到减轻炎症、缓解症状的目的。

    伊曲莫德适用于对传统治疗(如5-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应答不足、失应答或不耐受的成人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其核心优势在于快速起效与持久疗效:部分患者用药后第2周即可观察到症状改善,第12周可显著减少炎症、缓解症状,治疗1年时,超过半数患者达到黏膜愈合,且约三分之二的患者能维持临床缓解至第52周。这种“强效持久”的疗效特点,使其成为UC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

    2025093010514654280


    安全性方面,伊曲莫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和肝功能检查异常,但多为轻中度且可逆。全球4年长期安全性随访数据显示,其不良反应的暴露校正发生率仅为1.63每人年,严重感染和带状疱疹感染的报告频率较低,恶性肿瘤并不常见。此外,该药物通过优化药理学设计,避开了S1P受体亚型2和3,减少了心脏传导异常等不良反应风险。
    2023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了伊曲莫德上市销售。目前该药物尚未在中国大陆地区获批上市,也未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就国外市场情况而言,其原研药存在欧洲版和美国版等不同规格,每盒药品的售价可能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人民币的区间浮动,且截至目前,市场上暂未出现伊曲莫德相关的仿制药品。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mtm/etrasimod.html


    2025-09-30
  •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达克普隆)是否属于医保报销范围?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达克普隆)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属于医保乙类药品,患者可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医保报销部分费用。该药物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H+-K+-ATP酶活性,长效减少胃酸分泌,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与胃酸相关的消化道疾病,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症候群)及吻合口部溃疡。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的医保报销比例因地区而异,具体报销条件需结合当地医保政策、医院等级及患者参保类型综合判定。例如,部分地区对早期胃癌内窥镜治疗后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病患者,可能提供额外的医保支持。患者需通过医生处方购买此药,并在医保定点药店或医院药房进行报销,报销时需提供处方、诊断证明及医保卡等必要文件。

    2025092910152684525


    该药物为白色胶囊,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肠溶颗粒,成人常规剂量为每日15mg至30mg。十二指肠溃疡疗程通常为4至6周,胃溃疡及反流性食管炎需延长至6至8周。对于反复发作的反流性食管炎,维持治疗剂量可减至每日15mg。需注意的是,长期服用(超过1年)可能引发血镁水平降低,需定期监测;超过3年使用可能增加维生素B12缺乏风险,必要时需补充。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广泛认可,其强效抑酸作用可显著缓解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然而,患者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以确保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风险。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lansoprazole.html


    2025-09-29
  •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达克普隆)是进口药物吗?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达克普隆)是进口药物,作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其化学结构在奥美拉唑基础上优化,通过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长效减少胃酸分泌,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及吻合口溃疡。

    该药物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效抑酸作用与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研究显示,兰索拉唑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活性是奥美拉唑的四倍,联合抗生素治疗时能显著提高根除率。其生物利用度较第一代药物提升30%以上,起效更快,药效维持时间更长,尤其适用于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或难治性胃溃疡患者。

    2025092910143754389


    在适应症方面,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覆盖多种胃酸相关疾病。成人常规剂量为每日15mg~30mg,十二指肠溃疡疗程4~6周,胃溃疡及反流性食管炎需延长至6~8周。对于反复发作的反流性食管炎,维持治疗剂量可减至15mg/日。需注意的是,长期使用(超过1年)可能引发血镁水平降低,需定期监测;超过3年使用可能增加维生素B12缺乏风险,必要时需补充。

    安全性方面,兰索拉唑总体耐受性良好,但需警惕药物相互作用。例如,与地高辛合用可能增加其血药浓度,引发毒性反应;与氯吡格雷联用则无显著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孕妇仅在益处超过风险时使用,哺乳期妇女应避免哺乳,儿童用药安全性尚未确立,老年人建议从低剂量开始。

    目前,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已纳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进口药物价格相对较高,但国产仿制药的上市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lansoprazole.html


    2025-09-29
  •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达克普隆)与奥美拉唑,哪个效果更好?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达克普隆)与奥美拉唑同属质子泵抑制剂,均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氢-钾ATP酶活性减少胃酸分泌,但二者在分子结构、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中存在显著差异,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与治疗需求综合评估。

    从分子结构与药代动力学特征来看,兰索拉唑作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在吡啶环四位侧链引入氟原子及三氟乙氧基取代基,使其生物利用度较奥美拉唑提升30%以上,亲脂性显著增强。这种结构优化使兰索拉唑在酸性环境下能更快穿透胃壁细胞膜,转化为活性次磺酸形式,从而更高效地抑制质子泵功能。相比之下,奥美拉唑作为第一代药物,虽同样通过抑制质子泵发挥作用,但需更长时间达到有效血药浓度,通常需连续用药3天后才能发挥稳定抑酸效果,而兰索拉唑的起效时间更短,能更快控制胃酸分泌。

    2025092910135648854


    在抑酸强度与持续时间方面,兰索拉唑展现出更强的临床优势。其抑酸作用较奥美拉唑更持久,药效维持时间更长,尤其适用于需要严格胃酸控制的疾病,如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或难治性胃溃疡。此外,兰索拉唑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活性是奥美拉唑的四倍,在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能显著提高根除率,减少复发风险。而奥美拉唑虽也能有效抑制胃酸,但抑酸强度和持续时间相对较弱,更适合轻中度胃酸相关疾病或作为维持治疗药物。

    从适应症与临床应用来看,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达克普隆)的适用范围更广。其不仅可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常规疾病,还能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尤其适用于重症患者或大手术后需长期抑制胃酸分泌的情况。此外,兰索拉唑在促进胃黏膜修复、预防溃疡复发方面表现突出,能降低疾病复发率。奥美拉唑则更常用于轻中度胃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如非糜烂性反流病或轻度胃溃疡,也可作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三联或四联疗法组成部分,但其在预防复发和难治性病例中的效果略逊于兰索拉唑。

    在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方面,二者均存在头痛、腹泻等常见不良反应,但兰索拉唑的总体耐受性更优。奥美拉唑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低镁血症等风险,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兰索拉唑虽也有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相对较低,尤其适合对奥美拉唑疗效不佳或耐受性差的患者。

    临床决策需综合考虑疾病严重程度、治疗目标及患者个体特征。对于病情较重、需快速控制胃酸分泌或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达克普隆)可能是更优选择;而对于轻中度疾病或经济预算有限的患者,奥美拉唑仍为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案。最终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lansoprazole.html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