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贫血新药资讯资讯
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瘤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肺功能失调
骨髓纤维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输血性铁过载
贫血
  • 达普司他(Daprodustat)的作用与功效具体有哪些

    达普司他Daprodustat)是一种新型口服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专为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相关贫血设计。其核心作用机制通过模拟低氧环境,抑制HIF-PH1、PH2及PH3的活性,稳定缺氧诱导因子(HIF),进而促进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同时改善铁代谢和利用,刺激红细胞生成。这一过程无需依赖外源性EPO注射,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治疗选择。

    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HIF-PHI类药物,达普司他于2020年6月率先在日本上市,2023年2月获美国FDA批准,成为美国首个治疗成人慢性肾病贫血的口服药物。其适应症明确为接受透析至少四个月的成人CKD贫血患者,通过稳定提升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减少输血需求,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2025093010123218024


    与传统注射型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剂(ESA)相比,达普司他具有显著优势。其口服给药方式避免了频繁注射带来的疼痛和不便,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同时,达普司他通过调节内源性EPO生成,对血液黏稠度的影响较小,降低了血栓形成风险。临床实践中,达普司他还能改善贫血相关症状,如乏力、心慌等,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在特殊人群应用中,达普司他展现出灵活性。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需减半起始剂量,而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则不推荐使用。此外,达普司他不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影响,肾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起始剂量。

    安全性方面,达普司他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肝功能及血压。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等,通常较为轻微。需注意的是,达普司他不适用于未接受透析的CKD贫血患者,也不能作为紧急贫血纠正的替代方案。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produstat


    2025-09-30
  • 达普司他(Daprodustat)的生产厂家是哪家

    达普司他是由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简称GSK)研发和生产的一种新型口服药物。GSK,在呼吸系统疾病、免疫学、肿瘤学以及感染病等领域拥有大量创新药物。

    达普司他作为GSK在慢性肾病贫血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是一种口服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通过模拟低氧环境激活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通路,显著纠正贫血症状,减少输血需求。与传统的注射型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剂(ESA)相比,达普司他采用口服形式,无需注射给药,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和不便,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093010134981471


    达普司他通过调节内源性EPO的水平来提高血红蛋白,而非通过注射外源性EPO,从而避免了高剂量EPO治疗带来的潜在风险。在临床试验中,达普司他的心血管安全性表现优异,与传统ESA治疗相比,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此外,达普司他还能调节与铁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这在贫血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达普司他适用于治疗接受透析至少四个月的成人慢性肾脏病(CKD)贫血患者。其适应症涵盖了透析和非透析CKD患者,尤其对那些不能耐受或拒绝ESA注射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CKD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达普司他将继续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创新的治疗选择,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produstat


    2025-09-30
  • 达普司他(Daprodustat)的正常使用剂量是多少

    达普司他Daprodustat)作为一种口服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主要用于治疗接受透析至少四个月的成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因肾功能衰竭引发的贫血。其作用机制通过稳定缺氧诱导因子(HIF),促进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同时改善铁的吸收与利用,从而纠正贫血状态。与传统的注射型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剂(ESA)相比,达普司他具有口服给药便利、无需冷藏储存等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灵活的治疗选择。

    在用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贫血原因及铁储备状态。治疗前应排除维生素缺乏、慢性炎症或出血等非肾性贫血因素,并通过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评估铁代谢。若血清铁蛋白低于100ng/mL或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20%,需同步进行铁剂补充,因为铁缺乏会显著影响达普司他的疗效。此外,治疗前需完成肝功能检测,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若治疗期间出现黄疸、腹痛等肝病症状,需立即复查肝功能。

    2025093010114740083


    达普司他的剂量需根据患者治疗前的血红蛋白水平个体化调整。对于未接受过ESA治疗的患者,若血红蛋白低于9g/dL,起始剂量为每日一次4mg;若血红蛋白在9-10g/dL之间,起始剂量为每日一次2mg;若血红蛋白高于10g/dL,则起始剂量为每日一次1mg。从ESA转换为达普司他治疗时,通常以每日一次4mg为起始剂量。无论何种情况,最大日剂量均不超过24mg。治疗过程中需严格监测血红蛋白变化,治疗初期每月前两周每两周检测一次,之后每四周检测一次,避免血红蛋白过快升高(两周内增幅超过1g/dL)或超过目标值(11g/dL),以降低血栓性心血管事件风险。

    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初始剂量应减半,重度肝功能不全者禁用。合并使用中度CYP2C8抑制剂(如氯吡格雷)时,初始剂量同样需减半;若已使用1mg剂量则无需调整。强效CYP2C8抑制剂(如吉非贝齐)与达普司他联用属禁忌,因可能显著增加药物血药浓度。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禁用。此外,有胃肠道糜烂或溃疡病史、吸烟或酗酒者使用达普司他时,需警惕严重胃肠道出血风险。

    达普司他的治疗周期最长为24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其疗效体现在稳定提升血红蛋白水平,但尚未证实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或缓解疲劳。需特别注意,该药物不适用于未接受透析的CKD贫血患者,也不能作为紧急贫血纠正的替代方案。治疗期间若出现心肌梗死、中风、静脉血栓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需立即评估并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produstat


    2025-09-30
  • 达普司他(Daprodustat)是否会和别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达普司他是一款口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目前临床核心用途为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相关肾性贫血。其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脯氨酰羟化酶活性,使低氧诱导因子(HIF)保持稳定,进而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合成,同时优化铁的吸收与利用,最终改善贫血症状。相较于传统注射型促红细胞生成素,它的口服给药方式显著提升了患者用药的便利性与依从性,在肾性贫血治疗领域应用广泛。

    在临床用药中,达普司他可能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需重点关注。从代谢途径来看,达普司他主要经肝脏中的 CYP3A4 酶代谢,因此与 CYP3A4 抑制剂联用时需格外谨慎。例如,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酮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抗病毒药物利托那韦、洛匹那韦等,均属于强效 CYP3A4 抑制剂,它们会抑制达普司他的代谢过程,导致其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升高,不仅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如头痛、恶心、疲劳等症状加重,还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额外负担。此时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达普司他的用药剂量,避免药物蓄积引发安全问题。

    2025091511104397822


    与之相反,若与 CYP3A4 诱导剂合用,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以及部分草本药物圣约翰草等,会加速达普司他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降低,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可能导致肾性贫血纠正不佳,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期间,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贫血改善情况,适当增加达普司他的剂量,以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除了代谢相关的相互作用,达普司他与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联用时也需警惕。像华法林、利伐沙班、阿司匹林等药物,本身具有抑制凝血或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达普司他在部分临床研究中显示可能存在轻微影响凝血功能的潜在风险,二者合用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鼻出血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联合使用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达普司他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药物联用时,虽目前尚无明确的严重相互作用报道,但由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仍建议在用药前详细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及保健品),由医生综合评估用药安全性,避免因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produstat


    2025-09-15
  • 达普司他(Daprodustat)还有哪些尚未被发掘的潜在治疗作用

    达普司他是一种口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相关的肾性贫血,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脯氨酰羟化酶活性,稳定低氧诱导因子(HIF),进而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生成,同时改善铁的吸收与利用,最终纠正贫血症状,相比传统注射型促红细胞生成素,口服给药方式大幅提升了患者用药便利性与依从性。

    除已明确的肾性贫血治疗作用外,达普司他在多个疾病领域的潜在治疗价值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尚未完全发掘。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有研究发现 HIF 通路的激活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管新生,对缺血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修复与血流改善产生积极作用,达普司他或可通过稳定 HIF,为这类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同时,部分基础实验表明其可能对高血压相关的肾脏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减少肾脏纤维化进程,但相关临床研究仍需进一步推进。

    2025091511094134229


    在代谢性疾病方面,低氧诱导因子与糖脂代谢调节密切相关,初步研究显示达普司他可能通过影响脂肪细胞分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 2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产生辅助治疗效果,不过目前该方向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具体疗效与安全性需更多临床数据支撑。此外,在肿瘤治疗领域,HIF 通路异常激活与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有学者提出达普司他或可通过调控 HIF 水平,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增强治疗效果,但这一潜在作用存在双向性,需精准调控 HIF 活性以避免促进肿瘤进展,相关研究仍在深入探索中。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produstat


    2025-09-15
  • 达普司他(Daprodustat)是否存在潜在的副作用情况

    达普司他是一种新型口服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专为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相关贫血而设计。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该类药物,达普司他通过模拟低氧环境激活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通路,显著纠正贫血症状,减少输血需求,为透析及非透析依赖的成人CKD贫血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

    尽管达普司他在疗效上展现出显著优势,但其潜在副作用仍需引起重视。临床试验显示,该药物可能引发高血压,约24%的患者出现血压恶化,甚至可能引发高血压性脑病,需定期监测血压并调整降压药物。此外,血栓性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包括心肌梗死、卒中、静脉血栓栓塞及血管通路血栓形成,发生率约为9.8/100人年,虽略低于传统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剂(ESA)组,但绝对风险仍不容忽视。血红蛋白升高速度过快(如2周内>1g/dL)和目标值过高(>11g/dL)是明确危险因素,需动态调整剂量以控制风险。

    2025091511083942217


    胃肠道方面,达普司他可能引发胃或食管糜烂,约5.7%的患者出现此类症状,3.6%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高危人群(如溃疡病史、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需谨慎用药并关注黑便、腹痛等信号。心力衰竭住院风险也有所增加,有心力衰竭病史者使用达普司他时,住院风险较ESA组增加,需密切监测体重、呼吸困难等症状。

    特殊人群方面,孕妇禁用达普司他,动物实验显示其可能导致胚胎死亡和胎儿发育异常;哺乳期妇女需在停药1周后再恢复哺乳。肝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中度肝功能不全者起始剂量减半,重度肝功能不全者不推荐使用。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produstat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