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多动症新药资讯资讯
杜氏肌营养不良
抑郁
酒精依赖
多发性硬化症
肌萎缩侧索硬化
阿尔茨海默氏症
多动症
消炎镇痛
失眠
膀胱功能障碍
痉挛
腋窝多汗症
癫痫
躁狂
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
帕金森
  • 胍法辛(Guanfacine)的正确用法用量是怎样的?

    胍法辛是一种中枢作用的肾上腺素能 α2A 受体激动剂,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适用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既可以单独用于 ADHD 的单药治疗,也能作为兴奋剂药物的辅助治疗,帮助改善 ADHD 患者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以及冲动等核心症状,为不同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用药选择。

    在用法用量方面,需根据患者年龄及体重差异进行个体化调整,且所有剂量调整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更改。对于 18 岁以下的 ADHD 患者,用药剂量需结合体重判断:通常情况下,体重小于 50kg 的患者,起始剂量设定为 1mg,每日服用 1 次;而体重大于等于 50kg 的患者,起始剂量则为 2mg,同样每日服用 1 次。若患者用药后对药物耐受良好,但症状改善未达到预期,需要增加剂量时,每次剂量增加的间隔时间至少为 1 周,每次增加的幅度为 1mg,以确保身体能够适应剂量变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2025091010303627090


    对于 18 岁及以上的 ADHD 患者,推荐的起始剂量为 2mg,每日服用 1 次。若后续需要调整剂量,每次增加剂量的间隔同样至少为 1 周,每次增加幅度为 1mg,直至将剂量调整至每日 4-6mg 的维持剂量范围,以此实现对 ADHD 症状的有效控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患者年龄大小,胍法辛的最大日剂量均不得超过 6mg,避免因剂量过高导致血药浓度异常升高,引发嗜睡、头晕、血压波动等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mtm/guanfacine.html


    2025-09-10
  • 胍法辛(Guanfacine)与可乐定在药物特性上的主要区别

    胍法辛Guanfacine)与可乐定(Clonidine)作为中枢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均通过调节交感神经活性发挥治疗作用,但二者在药物特性上的差异显著影响了临床应用的选择。这两种药物最初均作为降压药开发,后因对前额叶皮质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被拓展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尤其在儿童群体中成为非兴奋剂类药物的代表。

    从药代动力学特性来看,两者存在明显差异。胍法辛口服后吸收缓慢但完全,生物利用度约为 70% - 80%,食物对其吸收影响较小,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约为 1 - 3 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仅为 20% - 30%,主要在肝脏通过 CYP3A4 酶代谢,代谢产物大多无药理活性,半衰期相对较长,约为 10 - 30 小时,多以代谢产物形式经尿液排出,因此每日只需服用 1 次,患者依从性较高。而可乐定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生物利用度约为 70% - 95%,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 1 - 3 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更低,仅为 20% - 40%,部分在肝脏代谢,另有约 50% 以原形经尿液排出,半衰期较短,约为 12 - 24 小时,常规剂型需每日服用 2 - 3 次,虽有透皮贴剂可延长给药间隔至每周 1 次,但贴剂使用时可能存在皮肤刺激、吸收不稳定等问题。

    2025091010291386934


    在药效学方面,两者的作用机制虽有相似之处,但作用强度和选择性存在区别。可乐定对中枢 α₂受体的亲和力更高,起效更快,降压作用较强,但同时对外周 α₂受体也有一定激动作用,可能导致外周血管收缩,部分患者用药初期可能出现短暂的血压升高,随后才逐渐下降;而胍法辛对中枢 α₂A 受体的选择性更高,对 α₂B 和 α₂C 受体亲和力较低,外周作用更弱,用药初期血压下降平稳,很少出现血压反跳升高的情况,在治疗 ADHD 时,胍法辛能更精准地作用于与注意力调节相关的脑区,如前额叶皮质,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不良反应方面,两者有相似之处,如常见的嗜睡、头晕、口干、乏力等,但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可乐定由于对中枢和外周受体的作用更广泛,嗜睡、头晕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动过缓、直立性低血压,长期使用后突然停药可能引发撤药反应,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心悸、焦虑、震颤等,撤药风险较高;胍法辛的不良反应相对温和,嗜睡、口干的发生率较低,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较小,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的撤药反应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但仍需逐渐减量停药。

    在临床应用选择上,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并疾病、用药依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需要长期控制血压且追求每日一次服药的患者,胍法辛因其较长的半衰期和良好的耐受性可能更具优势;而对于血压波动较大、需要快速调整血压的患者,可乐定起效快的特点可能更适用,但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和撤药反应。在 ADHD 治疗中,胍法辛因其对认知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温和,更常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尤其是合并抽动障碍或对兴奋剂类药物不耐受的患儿;可乐定则更多作为二线治疗药物,用于症状较为严重或合并其他行为问题的患者。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mtm/guanfacine.html


    2025-09-10
  • 关于新药Arynta(Lisdexamfetamine)需要了解的关键信息

    Arynta(Lisdexamfetamine)是一种新型的中央神经系统刺激剂,主要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与多动症(ADHD)和暴食症(BED)。对于那些寻求有效管理这些情况的患者来说,了解关于这一药物的关键信息至关重要。

    Arynta被批准用于6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的ADHD治疗。它通过改善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神经递质水平,增强执行功能、注意力和冲动控制,帮助患者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减少多动行为。对于暴食症,Arynta则被用于帮助减少成年患者的暴食天数,从而改善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心理状态。

    2025090811192043432

    Arynta的作用机制基于其活性成分lisdexamfetamine,该成分在体内转化为dextroamphetamine,阻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提高这些神经递质在大脑中的水平。这种神经化学变化是Arynta发挥其临床效果的基础,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注意力和自控能力。

    在用法用量方面,Arynta通常以口服溶液的形式,每天早晨服用一次,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反应进行调整。对于ADHD,推荐剂量范围在30至70毫克之间,而对于BED,剂量范围为50至70毫克。

    Arynta的疗效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显示出在改善ADHD症状和减少BED发作频率方面的显著效果。然而,患者在使用Arynta时需要密切监测可能的副作用,并在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和管理。

    Arynta为ADHD和BED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但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合作,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arynta.html

    2025-09-08
  • Arynta(Lisdexamfetamine)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情况

    Arynta(Lisdexamfetamine)是一种口服溶液剂型的处方药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利斯地安非他明。该药物每日早晨服用一次,用于治疗两种特定疾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暴食症(BED)。具体来说,它被批准用于成人和6岁及以上儿童的ADHD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减少冲动及多动行为;在成人中,它也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的暴食症,帮助减少暴食发作的频率。需要明确的是,Arynta不适用于6岁以下儿童的ADHD治疗,也不适用于单纯减肥或肥胖症管理,其在儿童暴食症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

    从作用机制来看,Arynta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虽然其确切作用方式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知利斯地安非他明在体内转化为右安非他明,通过阻断大脑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提高前额叶皮层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增强执行功能、改善注意力并加强冲动控制。该药物已于2025年6月16日获得美国FDA批准,但其活性成分自2007年起就已应用于临床。

    2025090811021914841

    在疗效方面,Arynta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能够有效缓解ADHD的核心症状,并显著降低暴食症患者的暴食天数。然而,使用该药物也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在ADHD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减退、口干、腹泻、失眠、腹痛、焦虑、体重减轻、头晕、易怒、恶心和呕吐。而在暴食症患者中,常见副作用则主要有口干、便秘、心悸、焦虑、睡眠障碍和心神不宁感。

    除了这些常见反应,Arynta还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该药物带有关于滥用、误用和成瘾的框格警告,因其活性成分可能导致物质使用障碍,甚至出现身体依赖。其他严重风险包括血清素综合征——这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状况,尤其在与某些药物合用时更容易发生,症状包括激动、心跳过速、高热、幻觉、肌肉僵硬等,一旦出现需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疗帮助。此外,该药物可能引起血压和心率上升,加重心脏疾病,甚至导致猝死,因此有心脏问题病史的患者需在用药前接受详细评估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其他值得关注的副作用还包括末梢血管病变(如手指或脚趾出现不明伤口或变色)、新的或加重的抽动症状以及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为应对这些副作用,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医疗提供者应在处方前评估患者的滥用倾向和心血管状况,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体重、身高、血压、心率及精神状况。患者不应擅自调整剂量,更应避免通过鼻吸或注射等非口服方式滥用药物,否则可能引发过量甚至死亡。所有患者及家属应了解这些潜在风险,正确储存药物,并不将药物转予他人使用。一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晕厥、手指或脚趾溃疡、无法控制的情绪波动、抽搐或其他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联系医生或前往急诊。

    总之,Arynta(Lisdexamfetamine)在治疗ADHD和暴食症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其潜在副作用较多,有的甚至相当严重,因此必须在专业医疗人员的监督下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arynta.html

    2025-09-08
  • 详细介绍Arynta(Lisdexamfetamine)的使用方法和推荐剂量

    Arynta(Lisdexamfetamine)是一种用于治疗特定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ADHD)及中度至重度暴食症(BED)的中央神经系统刺激剂。本文将详细介绍Arynta的使用方法和推荐剂量,以帮助患者和医疗提供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这种药物。

    Arynta主要用于治疗6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的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ADHD),以及成人的暴食症(BED)。对于ADHD,Arynta通过增加前额叶皮层中的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执行功能、注意力和冲动控制。对于BED,Arynta有助于减少暴食天数。

    2025090810371839028

    Arynta是一种口服溶液,通常建议每天早晨服用一次。对于ADHD,成人和6岁以上儿童的初始剂量通常为每天30毫克,可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逐渐增加,推荐的每日最大剂量为70毫克。对于BED,成人初始剂量也是每天30毫克,在适应后可酌情增加至每天50至70毫克,每日最大剂量同样为70毫克。

    使用Arynta时,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了解。Arynta是一种受控物质,存在滥用和依赖的风险,必须按照医疗提供者的指导使用,不得与他人分享。使用Arynta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心悸、血压升高、焦虑和体重减轻等。如果出现胸痛、呼吸短促、晕厥或手指/脚趾出现不明原因的伤口,应立即联系医疗提供者。Arynta与某些其他药物合用可能导致严重的相互作用,如血清素综合征,这是一种潜在的致命状况。

    使用Arynta时,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特别是在治疗初期或剂量调整阶段。患者应接受关于Arynta滥用、误用和成瘾风险的充分教育,并妥善存放药物,防止未经授权的使用。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arynta.html

    2025-09-08
  • Arynta(Lisdexamfetamine)适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Arynta(Lisdexamfetamine)是一种口服溶液剂型的药物,每日早晨服用一次,主要用于治疗两种疾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暴食症(BED)。该药物于2025年6月16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但其活性成分利斯地安非他明自2007年起已在美国获批使用。

    在适应症方面,Arynta适用于成人和6岁及以上儿童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能够帮助提高注意力、减少冲动和多动行为。此外,它也用于成人中度至重度的暴食症(BED),可减少暴食发作的天数。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物不适用于6岁以下儿童ADHD的治疗,也不适用于减肥或肥胖症的治疗,其在儿童暴食症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

    2025090810164237462

    Arynta属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兴奋剂,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的是,药物中的利斯地安非他明在体内转化为右安非他明,通过阻断大脑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前额叶皮层中神经递质的浓度,从而改善执行功能、注意力和冲动控制能力。

    在疗效方面,临床研究显示Arynta能有效缓解ADHD的核心症状,并显著减少暴食症患者的暴食行为。然而,该药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ADHD患者中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下降、口干、失眠、腹痛、焦虑、体重减轻、头晕、恶心等;在暴食症患者中则以口干、便秘、心悸、焦虑和睡眠障碍较为常见。

    此外,Arynta被列为联邦二级管控物质(CII),具有较高的滥用和成瘾风险,甚至可能导致过量使用或死亡。因此需在医生监督下使用,并注意监测心脏状况、血压和精神状态等。该药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副作用,如血清素综合征、外周血管病变以及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加重等。

    综上所述,Arynta(Lisdexamfetamine)是一种适用于特定ADHD和BED患者的处方药物,具有一定疗效,但也需在专业医疗人员指导下谨慎使用,并注意其潜在风险。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arynta.html

    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