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新药资讯资讯
肝小静脉闭塞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乙肝
丙肝
  • 司拉德帕(Seladelpar)的不良反应是否严重

    司拉德帕(Seladelpar),商品名Livdelzi,作为一款用于特定肝脏疾病治疗的药物,在为患者带来治疗希望的同时,其不良反应情况也备受关注。目前该药在国内未上市且未纳入医保,海外原研规格为10mg*30粒,每盒售价可能在一万多美元,且无仿制版本上市。

    司拉德帕主要适用于与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治疗对UDCA疗效不佳的成人原发性胆管炎(PBC)患者,或是用于治疗不能耐受UDCA的患者。在评估其不良反应是否严重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2025080703473262929

    从常见的不良反应来看,部分患者在使用司拉德帕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对轻微的症状。例如,可能会出现胃肠道方面的不适,像恶心、呕吐、腹泻等。这些症状通常在用药初期较为明显,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逐渐适应,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而且,通过调整用药时间,比如在饭后服用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不过,也不能忽视司拉德帕可能引发的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有研究表明,极少数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表现为转氨酶升高等。这需要患者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旦发现肝功能指标出现异常变化,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可能会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暂停用药。

    总体而言,司拉德帕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常见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且可控;但对于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在使用司拉德帕治疗期间,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定期进行各项检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seladelpar.html

    2025-08-07
  • 司拉德帕(Seladelpar)是否可以长期安全服用

    司拉德帕(Seladelpar)作为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新型靶向药物,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是患者和临床医生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该药物在国际上基于加速审批程序获批,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10mg口服,但关于其长期安全性的数据仍在持续收集中。从现有临床证据来看,司拉德帕在中期随访中显示出相对可控的安全性特征,但更长期的用药安全评估仍需更多真实世界数据支持。

    在药物作用机制方面,司拉德帕作为选择性PPARδ激动剂,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通路发挥作用。这种靶向作用机制理论上可以减少非特异性不良反应,但同时也带来特定的安全性考量。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至中度,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等,以及轻微的头痛和乏力。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在用药初期出现,随着治疗继续多数患者能够逐渐耐受。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定期监测肝酶指标是长期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025080703183830010

    关于肝脏安全性这一关键问题,现有研究尚未发现司拉德帕会导致显著的肝损伤,这与同类其他药物相比是一个优势。然而,考虑到PBC本身就是一种慢性肝病,药物长期使用对肝脏的影响仍需谨慎评估。临床建议在治疗前进行基线肝功能检查,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特别是在剂量调整或联合其他肝毒性药物时更应密切监测。对于已有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患者,使用该药的风险获益比需要个体化评估。

    长期用药的另一个重要考量是药物对其他器官系统的影响。PPARδ受体在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理论上长期激活可能带来代谢、心血管等方面的潜在影响。目前的临床观察尚未发现这些系统性的显著不良反应,但更长期随访数据仍有待完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与胆汁酸螯合剂存在相互作用,需要严格间隔给药时间,这对需要长期联合用药的患者尤为重要。

    综合现有证据,司拉德帕在中期使用中表现出可接受的安全性特征,适合作为PBC患者的长期治疗选择。然而,考虑到其相对较新的药物类别和有限的长期随访数据,建议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保持谨慎态度。理想的用药策略应该是个体化的,在定期评估疗效的同时密切监测安全性指标,确保每位患者都能获得最佳的风险获益平衡。随着更多长期随访数据的积累,我们对司拉德帕安全性的认识将会更加全面和准确。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seladelpar.html

    2025-08-07
  • 司拉德帕(Seladelpar)一盒的市场价格及规格

    司拉德帕(Seladelpar),也被称为Livdelzi,是一种在特定肝脏疾病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药物。由于它在国内尚未上市,也未被纳入医保体系,所以目前在国内并没有其价格信息可供参考。不过在海外市场,司拉德帕有原研药出售。

    司拉德帕海外原研药的规格为10mg*30粒,这样的规格设计便于患者按照医嘱进行规律用药。而在价格方面,每盒的售价可能在一万多美元,不过这个价格并非固定不变,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并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海外市场上并没有司拉德帕的仿制版本上市出售,这使得患者在选择药物时,暂时只能考虑原研药。

    2025080703054832466

    司拉德帕有着明确的适应症,它适用于与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治疗对UDCA疗效不佳的成人原发性胆管炎(PBC)患者,也可用于治疗不能耐受UDCA的患者。这一适应症是基于碱性磷酸酶(ALP)的减少情况在加速审批下获得批准的,但存活率的提高或肝脏失代偿事件的预防尚未得到证实,该适应症的继续批准可能取决于在确认性试验中对临床益处的验证和描述。

    在用法用量上,司拉德帕的推荐剂量为10毫克,每日一次,患者无论是否与食物一起服用都可以。但如果患者同时需要服用胆汁酸螯合剂,那么服药时间就需要做出修改,至少要在服用胆汁酸螯合剂前4小时或后4小时服用司拉德帕,或者间隔尽可能长的时间服用,以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seladelpar.html

    2025-08-07
  • 司拉德帕(Seladelpar)是否已在中国获批上市

    司拉德帕(Seladelpar)作为一种新型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其在中国市场的审批状态备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关注。目前,该药物尚未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也未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国内患者尚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这一治疗药物。这一现状使得许多对熊去氧胆酸(UDCA)反应不佳或不耐受的PBC患者暂时无法受益于这一创新疗法。

    从国际审批情况来看,司拉德帕已在美国等国家获得加速审批上市,商品名为Livdelzi,用于治疗对UDCA反应不足或不耐受的成人PBC患者。该药物通过选择性激活PPARδ受体,调节胆汁酸代谢,从而降低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虽然国际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其能显著改善生化指标,但关于提高生存率或预防肝脏失代偿事件的临床获益仍需进一步验证。这种基于替代终点的加速审批模式在中国尚未完全接轨,可能影响其在国内的审批进度。

    2025080702315863961

    价格和可及性也是影响该药在中国上市的重要因素。参考国际定价,司拉德帕在美国的售价约为每盒(10mg*30粒)1万多美元,按此推算年治疗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万元人民币。如此高昂的价格在中国市场面临重大可及性挑战,需要通过医保谈判或商业保险等方式提高可及性。目前国内缺乏仿制药选项,进一步限制了患者的获取途径。

    对于急需治疗的PBC患者,现阶段可考虑以下替代方案:继续优化UDCA治疗方案、尝试奥贝胆酸(如已获批)等二线药物,或通过正规渠道参与相关临床试验。随着中国罕见病药物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开展,预计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创新PBC治疗药物进入中国市场。建议患者和医生密切关注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信息公示,以获取司拉德帕在中国申报和审批的最新进展。同时,也可关注国际PBC治疗指南的更新,了解全球范围内的治疗新选择。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seladelpar.html

    2025-08-07
  • 依拉贝特诺(Elafibranor)是否需要医生处方购买

    依拉贝特诺(Elafibranor)作为一种针对特定肝胆疾病的治疗药物,自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其用药规范与购买方式便成为患者及医疗从业者关注的重点。结合其药物特性与监管要求,可以明确的是:依拉贝特诺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这一结论基于其适应症、用药风险及国际监管惯例。

    从适应症来看,依拉贝特诺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这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常伴随肝功能损伤、胆汁淤积等症状。该药物的适用人群分为两类:一是与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用于对UDCA反应不佳的成人患者;二是单独用于无法耐受UDCA的患者。这两类患者均需通过专业医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用药史及耐受性后,才能确定是否适合使用依拉贝特诺。例如,医生需通过肝功能指标、影像学检查等判断患者是否属于“UDCA反应不佳”或“无法耐受”的范畴,这一过程离不开医学诊断的支撑。

    2025080603165824520

    从用药风险角度分析,依拉贝特诺虽为FDA批准药物,但其安全性仍需严格监控。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该药物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且不同患者的耐受性存在差异。若患者自行购买使用,可能因剂量不当、用药时机错误或未及时监测不良反应而加重病情。因此,医生处方不仅是用药许可,更是对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疗效与安全性,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此外,从国际监管惯例来看,FDA对依拉贝特诺的批准明确将其归类为处方药,这意味着其销售渠道仅限于医院、诊所或持有处方权的药店,患者无法通过非正规渠道自行获取。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药物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

    目前,依拉贝特诺尚未在国内上市,国内患者若需使用,需通过合法途径参与国际临床试验或申请海外购药(需符合相关法规)。但无论何种情况,医生处方仍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不仅是用药合法性的依据,更是患者健康权益的重要保障。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elafibranor.html

    2025-08-06
  • 依拉贝特诺(elafibranor)临床治疗效果评估

    依拉贝特诺(elafibranor)作为新近获得FDA批准的治疗药物,为原发性胆管炎(PB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该药物主要针对对传统治疗药物熊去氧胆酸(UDCA)反应不佳或不能耐受的成人患者,其临床效果已通过多项研究得到验证。目前该药物尚未在国内上市,具体价格信息尚不明确,且市场上暂未出现相关仿制药。

    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依拉贝特诺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作为PPARα和PPARδ双重激动剂,该药物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和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发挥作用。关键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接受依拉贝特诺治疗的患者在主要终点指标——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降低方面表现出显著改善。ALP是评估PBC疾病活动度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其水平下降往往预示着疾病进展的延缓。

    2025080602575415968

    在安全性方面,依拉贝特诺每日80mg的给药方案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轻度至中度的胃肠道症状和瘙痒,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与UDCA联合使用时,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这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了便利。

    从长期疗效来看,依拉贝特诺在延缓疾病进展方面显示出潜在优势。部分研究数据表明,持续治疗可维持ALP水平的长期稳定,并可能改善患者的无移植生存率。然而,对于其改善肝脏组织学变化和长期预后的确切效果,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对于不能耐受UDCA的患者,依拉贝特诺作为单药治疗同样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效果,为这类患者群体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

    总体而言,依拉贝特诺为PBC患者,特别是对UDCA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其每日一次的口服给药方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随着该药物在国际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未来将积累更多真实世界数据,进一步明确其在PBC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内患者可关注该药物的上市进展,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elafibranor.html

    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