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血液科新药资讯资讯
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瘤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肺功能失调
骨髓纤维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输血性铁过载
贫血
  • 吡托布鲁替尼属于第几代靶向治疗药物

    吡托布鲁替尼BTK抑制剂家族中的新一代成员,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作为靶向药物研发的最新成果,它被明确归类为第三代BTK抑制剂,主要针对既往治疗失败的患者群体。

    BTK抑制剂发展历程中,第一代药物如伊布替尼开创了靶向治疗先河,第二代药物提升了选择性。吡托布鲁替尼通过创新的分子设计,能有效克服前代药物常见的耐药突变问题,特别是对C481S突变具有显著抑制效果。这种突破性进展使其成为复发难治性患者的"救援治疗"选择。

    2025051602150990336

    从临床定位来看,吡托布鲁替尼获批用于经多线治疗失败的套细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与早期BTK抑制剂相比,它不仅具有更高的激酶选择性,还保留了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这对特殊病例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吡托布鲁替尼采用可逆性抑制机制,这一特性使其在药物作用方式上与传统的不可逆抑制剂形成明显区别。临床研究显示,即使是对其他BTK抑制剂耐药的患者,仍可能从该药物治疗中获益。

    目前该药尚未在国内上市,但欧美已批准临床应用。患者可通过正规海外渠道获取原研药或老挝批准的仿制药。作为第三代BTK抑制剂,吡托布鲁替尼代表了当前靶向治疗的最新技术水平,为难治性血液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17472

    2025-05-16
  • 莫洛替尼是否有国产版本可供选择

    莫洛替尼(momelotinib)是一种激酶抑制剂,在医疗领域主要用于治疗成人贫血患者的中度或高风险骨髓纤维化(MF) ,涵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或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引发的情况)。然而,对于国内患者关心的是否有国产版本可供选择这一问题,答案并不乐观。

    截至目前,莫洛替尼在国内尚未上市,也并没有国产版本。这意味着国内患者无法在本土市场直接获取该药物。从药物研发的角度来看,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需要经历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多期临床试验等,还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2025051602075006896

    若国内患者有使用莫洛替尼的需求,目前只能借助正规的海外渠道。海外市场上,莫洛替尼有原研药和仿制药之分。原研药由 GLAXOSMITHKLINE 公司生产,产地为美国,海外美版莫洛替尼原研药价格高昂,常见规格的售价高达二十多万元 ,这对很多患者家庭来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比之下,仿制药价格更为亲民。例如,经老挝卫生部批准上市的卢修斯仿制版,其药物成分与原研药基本一致,100mg*30 片规格的最新价格在两千元左右 ,为患者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选择。但患者通过海外渠道购买时,务必选择正规途径,以确保药品质量和来源可靠,避免买到假药劣药,影响治疗效果。

    国内患者虽暂时无法获得莫洛替尼的国产版本,但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推进,未来或许会有新的变化。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药品审批动态,同时在当下借助可靠的海外渠道谨慎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melotinib

    2025-05-16
  • 米哚妥林在抗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白血病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米哚妥林(Midostaurin),商品名 RYDAPT,在白血病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

    米哚妥林是一种激酶抑制剂,由瑞士诺华公司研发,产地为德国 。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抑制多个受体酪氨酸激酶,包括 FLT3 和 KIT 激酶等 。通过抑制 FLT3 受体信号传递,能诱导白血病细胞(如表现出 ITD 和 TKD 突变型受体、或过度表现野生型受体的白血病细胞)发生细胞周期中止和细胞凋亡 。在体外实验中,还能同时抑制野生型和 D816V 突变型 KIT,干扰 KIT 异常讯息传递,抑制肥大细胞增生和存活,以及抑制组织胺释放 。此外,也会抑制其他多个受体酪氨酸激酶,如 PDGFR 或 VEGFR2 等,抑制细胞内个别生长因子的细胞分裂讯息传递,从而造成生长中止 。

    2025051601594380315

    在临床适应症方面,米哚妥林适用于治疗 FLT3 突变阳性的新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但需结合标准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诱导和阿糖胞苷巩固性化疗,且不适用于 AML 患者的单剂诱导治疗 。同时,它也用于治疗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ASM)、伴有相关血液肿瘤的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 - AHN)或肥大细胞白血病(MCL) 。

    在剂量使用上,针对 AML 患者,推荐剂量为 50 mg,每日两次,随餐口服 ;对于 ASM、SM - AHN 和 MCL 患者,推荐剂量则为 100 mg,每日两次,同样随餐口服 。

    然而,米哚妥林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对于 AML 患者,最常见(≥20%)的不良反应有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恶心、粘膜炎等 ;对于 ASM、SM - AHN 或 MCL 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

    此外,使用米哚妥林还有诸多注意事项,比如存在胚胎 - 胎儿毒性,孕妇服用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 ;要监测间质性肺病或肺炎的症状,对有肺部毒性体征或症状的患者需停止用药 。同时,对米哚妥林或任何赋形剂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 。在特殊人群用药方面,不同肝肾功能状态、不同年龄段患者用药也有相应的考量和限制 。

    总体而言,米哚妥林为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在应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权衡利弊,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资料:https://medlineplus.gov/druginfo/meds/a617033.html

    2025-05-16
  • 吉瑞替尼的原产国家是哪里

    吉瑞替尼(Gilteritinib),药品别名富马酸吉瑞替尼片、适加坦等,在癌症治疗领域备受关注。其原产国家是日本,由原研药厂 ASTELLAS 安斯泰来研发生产 。

    吉瑞替尼是一种激酶抑制剂,在医疗应用中有着明确的治疗指向。它主要用于治疗 FLT3 突变阳性(FLT3mut+)的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人患者 。其药理作用在于,作为多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包括 FLT3)的小分子抑制剂,能在外源性表达 FLT3(包括特定突变类型)的细胞中抑制 FLT3 受体信号和细胞增殖,还可在表达 FLT3 - ITD 的白血病细胞中诱导凋亡。

    2025051612521861328

    在药物使用方面,推荐剂量为 120mg,口服,一天一次。不过,服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最常见的(≥20%)有转氨酶升高、肌痛 / 关节痛、疲劳 / 不适、发热、粘膜炎、水肿、皮疹等一系列症状。

    目前吉瑞替尼已在国内上市,但遗憾的是尚未纳入医保体系。这就导致在医院购买该药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很多患者会考虑通过海外渠道购买。在国外市场上,吉瑞替尼有原研药和仿制药可供选择。原研药主要有欧洲版和中国香港版等,其中港版吉瑞替尼价格高达十万人民币,高昂的价格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相较之下,国外上市的仿制药价格则亲民许多,比如老挝版本的吉瑞替尼价格仅在一千到两千多元。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原研药和仿制药的药物成分基本一致,这为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使更多患者有机会使用到这款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链接:https://www.xospata.com/

    2025-05-16
  • 阿伐曲泊帕与艾曲波帕的功效与作用有何不同

    阿伐曲泊帕(Avatrombopag和艾曲波帕(ELTROMBOPAG)都是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不过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从适应症方面来看,阿伐曲泊帕适用于择期进行诊断性操作或者手术的成年患者的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对先前治疗方案反应不足的成年患者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同时明确慢性肝病患者不得通过服用本品来恢复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艾曲波帕则适用于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情况,并且有相应的限制使用说明。

    在作用机制上,二者作为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都能促使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增加血小板的生成。但具体的作用环节和特点可能存在细微差别,这也导致了它们在疗效和副作用上的不同表现。

    2025051612510443286

    疗效方面,阿伐曲泊帕在提升血小板计数上有着显著效果,能够满足慢性肝病患者手术前提升血小板的需求,帮助患者顺利进行手术,减少出血风险。对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小板水平。艾曲波帕同样对提升血小板计数有作用,在ITP患者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中发挥作用,不过在部分患者中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来达到理想效果。

    副作用方面,阿伐曲泊帕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腹痛、恶心、头痛、疲劳和水肿等。艾曲波帕在所有适应症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贫血、恶心、发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加、咳嗽、疲劳、头痛和腹泻等。相比之下,二者都有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具体表现和发生率可能有所不同。

    价格上,阿伐曲泊帕在国内已经上市且纳入医保,有20mg10片和20mg15片两种规格,前者最新售价在五千多元,后者在七八千元左右,国外有老挝版和孟加拉版仿制药,价格在几百元左右。艾曲波帕国内也已上市且纳入医保,售价在一两千元到四五千左右,印度诺华版原研药有25mg14粒和50mg14粒两种规格,前者价格在一千七百元左右,后者不到三千元,仿制版有老挝、印度和孟加拉版,价格在几百元左右。

    阿伐曲泊帕和艾曲波帕虽然都是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但在适应症、疗效、副作用和价格等方面存在差异,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和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11995

    2025-05-16
  • 吡托布鲁替尼的化合物专利保护期到什么时候

    吡托布鲁替尼作为一种新型的激酶抑制剂,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方面展现出重要的临床价值。该药物的化合物专利保护期是制药行业和临床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药物的可及性和后续仿制药的开发进程。药物专利保护期的确定通常基于多个因素,包括最初的专利申请时间、药物研发周期以及各国药品专利法规的具体规定。

    从药物研发背景来看,吡托布鲁替尼属于布鲁替尼类药物家族中的新一代产品。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发挥治疗作用,在B细胞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与早期BTK抑制剂相比,吡托布鲁替尼在分子结构上进行了优化改进,使其能够克服某些耐药性问题,这也是其能够获得独立化合物专利保护的关键所在。药物专利保护体系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保护创新药企的研发投入,通常会给与一定年限的独家市场经营权。

    2025051612473067444

    专利保护期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原研药企对药物定价和市场策略的制定。对于吡托布鲁替尼这样的创新药物,专利保护期内通常价格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药物的广泛可及性。但另一方面,专利保护也为药企继续投入新药研发提供了资金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化合物专利到期,药物可能还拥有制剂专利、用途专利等其他形式的保护,这些都会影响仿制药上市的时间表。

    从全球范围来看,吡托布鲁替尼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保护期可能存在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各国专利法的具体规定以及该药物在当地申请专利的时间。一般来说,药物在主要医药市场的专利保护期基本同步,但在具体到期时间上可能会有细微差别。专利到期后,随着仿制药的上市,药物价格通常会显著下降,这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而言,了解吡托布鲁替尼的专利状况有助于制定长期治疗计划。专利保护期内,药物的获取渠道和价格相对固定;而专利到期后,治疗选择会更加多样化。目前,吡托布鲁替尼仍处于专利保护阶段,这保证了原研药企能够继续投入资金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探索药物在更多适应症中的应用潜力。

    从药物创新周期来看,吡托布鲁替尼代表了BTK抑制剂研发的最新进展,其专利保护期反映了该药物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贡献。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药研发周期不断缩短,但药物专利保护的基本框架仍然保持相对稳定。未来,随着吡托布鲁替尼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其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地位将进一步确立,而专利保护期的设置则在激励创新和保障患者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17472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