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达克替尼(Dacomitinib)是一种第二代不可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已发生转移的EGFR敏感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该药物通过共价结合EGFR、HER2和HER4受体的ATP结合位点,不可逆地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与第一代EGFR-TKI相比,达克替尼具有更持久的抑制作用,能够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在临床使用中,达克替尼的标准剂量为每天一次口服45毫克,建议在固定时间服用,可与食物同服或单独服用。治疗应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值得注意的是,达克替尼的半衰期较长,约70小时,这意味着药物在体内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浓度。对于出现特定不良反应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剂量:首次减量至30毫克/天,若仍需进一步减量,则可降至15毫克/天。若患者无法耐受15毫克/天的剂量,则应考虑永久停药。
使用达克替尼时需特别注意其不良反应管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甲沟炎、口腔炎、食欲下降等,这些反应通常为1-2级,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3-4级毒性。其中,腹泻和皮肤毒性需要特别关注,建议在治疗开始时就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止泻药和皮肤护理产品。此外,达克替尼可能引起间质性肺病(ILD),虽然发生率较低(约0.5%),但一旦发生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肺部症状。肝功能异常也是需要定期监测的指标之一。
在疗程安排方面,达克替尼通常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使用,其疗效已在ARCHER 1050研究中得到证实。该研究显示,与吉非替尼相比,达克替尼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对于获得性耐药的患者,后续治疗方案需要根据耐药机制进行选择,如出现T790M突变可考虑奥希替尼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达克替尼与布加替尼(Brigatinib)等其他肺癌靶向药物的使用场景不同,后者主要用于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且采用剂量递增的给药方案(前7天90mg/天,之后180mg/天),临床使用时需注意区分。
参考资料:https://www.pfizer.com/products/product-detail/vizim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