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埃万妥单抗(Amivantamab)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近年来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其分类,学术界和临床实践中常讨论它究竟是靶向药物还是免疫治疗药物。从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来看,埃万妥单抗本质上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但其独特的设计使其兼具部分免疫调节特性。
埃万妥单抗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两种受体。这两种受体在多种癌症中过度表达或发生突变,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通过阻断这些受体的信号通路,埃万妥单抗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这种直接作用于特定分子靶点的特性,使其被归类为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它被批准用于治疗携带特定EGF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包括外显子19缺失、外显子21 L858R替代突变以及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患者。
尽管埃万妥单抗的核心机制是靶向抑制,但其双特异性结构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该药物能够通过Fc段激活免疫效应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从而间接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这种双重作用机制使其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也可能通过免疫系统协助清除癌细胞。然而,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并非其主要机制,因此它仍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靶向药物,而非典型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抗体)。
在临床应用中,埃万妥单抗的给药方案较为复杂,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联合用药方案进行调整。例如,单药治疗或与拉泽替尼联合使用时,初始剂量分为两次给药,随后转为每两周一次;而与卡铂和培美曲塞联用时,则需调整剂量和给药频率。这种个体化的用药方案进一步体现了其作为靶向药物的精准治疗特点。
总的来说,埃万妥单抗的核心定位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但其独特的设计使其在抑制肿瘤信号通路的同时,也能通过免疫调节辅助抗肿瘤作用。这种多重机制使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潜力,特别是对于传统EGFR靶向药物疗效有限的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患者。未来,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埃万妥单抗在癌症治疗中的地位可能会进一步明确和拓展。
参考资料:https://www.rybrev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