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厄洛替尼(Erlotinib)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特定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以及部分胰腺癌患者。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EGF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从而延缓疾病进展。目前,厄洛替尼的临床应用主要基于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以确保精准治疗。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厄洛替尼适用于肿瘤携带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突变的转移性患者。这些突变会导致EGFR信号通路持续激活,促进肿瘤生长,而厄洛替尼能有效抑制这一过程。临床研究表明,相比传统化疗,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使用厄洛替尼后,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且副作用相对较轻。不过,该药物对其他EGFR突变类型的疗效尚未明确,因此不推荐用于突变状态未知或阴性的患者。此外,厄洛替尼不建议与铂类化疗联用,因为研究显示联合用药并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除了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还被批准用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胰腺癌的治疗,但需与吉西他滨联合使用。在胰腺癌的治疗方案中,厄洛替尼的作用是增强化疗药物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尽管其单独使用对胰腺癌的疗效有限,但联合吉西他滨已被证明能带来一定的生存获益,因此成为部分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厄洛替尼的推荐剂量因适应症而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标准剂量为每日150毫克,需空腹服用,即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以减少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而在胰腺癌治疗中,剂量调整为每日100毫克,同样需空腹服用,并与吉西他滨联用。治疗应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剂量,尤其是出现严重皮疹、腹泻或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时。
总体而言,厄洛替尼是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靶向治疗药物,并在胰腺癌的联合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其疗效高度依赖基因检测,因此患者在用药前需进行充分的分子检测,以确保精准治疗。同时,医生需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以优化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Erlotin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