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药物基本信息】
特立妥珠单抗(Telisotuzumab)是一种创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由针对c-Met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与微管抑制剂通过连接子共价结合而成。该药物通过精准靶向c-Met高表达肿瘤细胞,实现特异性杀伤作用。作为近年来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特立妥珠单抗为特定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适应症】
特立妥珠单抗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适用人群需满足以下条件:经FDA批准的检测方法证实肿瘤组织存在c-Met蛋白高表达(定义为≥50%的肿瘤细胞呈现强染色[3+]);且既往接受过全身性抗肿瘤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不适用于c-Met蛋白低表达或表达状态不明的患者。
【药物机制】
特立妥珠单抗通过双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首先,其抗体部分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c-Met蛋白,实现精准靶向;随后,药物被内化进入肿瘤细胞,在溶酶体作用下释放细胞毒性载荷(微管抑制剂),破坏微管网络,干扰细胞有丝分裂,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种靶向递送系统显著提高了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富集度,同时降低了对正常组织的毒性。
【用法用量】
推荐给药方案为每2周静脉输注一次,剂量按1.9mg/kg计算(对于体重≥100kg的患者,最大剂量不超过190mg)。治疗应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首次输注时间建议不少于90分钟,如耐受良好,后续输注可缩短至30分钟。若出现输注相关反应,应根据严重程度调整输注速率或暂停给药。对于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Child-Pugh A级)无需调整剂量,中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应谨慎使用。
【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显示,特立妥珠单抗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20%)包括:血液系统毒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全身症状(疲劳、乏力)以及外周神经病变。其中3-4级不良反应以血液学毒性为主,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值得注意的是,约5%的患者可能出现间质性肺病,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和低氧血症,需立即干预。此外,肝功能异常和输注相关反应也需引起临床重视。
【药物相互作用】
由于特立妥珠单抗所含细胞毒性成分主要通过CYP3A4代谢,与强效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联用可能增加毒性风险,而与CYP3A4诱导剂(如利福平)联用可能降低疗效。同时使用其他骨髓抑制药物可能加重血液学毒性。建议合并用药前评估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必要时调整剂量或加强监测。
【特殊人群用药】
目前尚无足够数据支持该药物在孕妇中的安全性,基于其作用机制,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育龄期女性治疗期间应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哺乳期妇女应权衡利弊选择停药或停止哺乳。在老年患者(≥65岁)中未观察到显著差异,但需考虑其合并症和生理功能状态。儿童和青少年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使用注意事项】
治疗前必须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确认c-Met表达状态。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每周)、肝功能(每2周)、肺部症状(全程)。出现≥2级外周神经病变应考虑剂量调整。对于出现间质性肺病征象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
【储存方式】
未开封的注射液应避光保存在2-8℃冰箱中,不可冷冻。复溶后的溶液在室温下可保存4小时,2-8℃下可保存24小时。运输时需使用专用冷链包装,确保温度控制在2-8℃范围内。
由于特立妥珠单抗尚未在我国获批上市,国内患者目前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海外市场定价信息尚未完全公开,参考同类ADC药物价格,预计年治疗费用较高。建议有需求的患者通过正规医疗机构咨询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参与可能性,或关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进展。
参考资料:https://www.fda.gov/drugs/resources-information-approved-drugs/fda-grants-accelerated-approval-telisotuzumab-vedotin-tllv-nsclc-high-c-met-protein-overex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