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肿瘤科
血液科
肝胆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心血管科
内分泌科
妇科
皮肤科
消化科
呼吸科
神经科

医药资讯

白血病资讯
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瘤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肺功能失调
骨髓纤维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输血性铁过载
贫血

博舒替尼(Bosutinib)属于二代还是三代药物

博舒替尼是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由辉瑞制药公司研发,于2012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主要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作为继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之后的重要治疗选择,博舒替尼通过特异性抑制BCR-ABL融合蛋白及Src家族激酶的活性,阻断异常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2025102311235859122


与第一代TKI(如伊马替尼)相比,博舒替尼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尤其适用于对第一代TKI产生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其适应症覆盖全病程CML治疗:针对新诊断或既往治疗失败的慢性期(CP)Ph+ CML成人患者,推荐剂量为每日400mg(新诊断)或500mg(耐药/不耐受),与食物同服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对于加速期(AP)或急变期(BP)的耐药患者,同样采用500mg每日一次方案。儿科患者(≥1岁)则根据体表面积调整剂量,新诊断慢性期为300mg/m²,耐药患者为400mg/m²,最大剂量不超过600mg/日。若治疗8周未达完全血液学反应或12周未达细胞遗传学缓解,且无3级以上毒性,可逐步增加剂量至每日600mg。

临床研究显示,博舒替尼对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患者24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达40.1%,对多线治疗失败患者的挽救有效率仍可达25.9%。其优势在于同时抑制BCR-ABL和Src通路,减少因单一通路突变导致的耐药,但需注意对T315I等突变株无活性。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毒性,心血管毒性等,并根据毒性和器官损害调整剂量。博舒替尼通过精准的分子作用机制和灵活的剂量调整方案,为CML患者提供了重要的二线治疗选择。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06616


更多药品相关信息请咨询药纷享客服,上市情况、有没有仿制药、价格多少
上一篇:2025年乌帕替尼(Upadacitinib)的报销政策是怎样的 下一篇:巴瑞替尼(艾乐明)的适应症范围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