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维恩妥尤单抗与乌司奴单抗作为靶向不同免疫通路的生物制剂,在药物特性上呈现显著差异,其作用机制、适应症及临床应用场景均存在明确区分。
维恩妥尤单抗是靶向Nectin-4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其结构由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裂解连接子及细胞毒性微管抑制剂MMAE组成。通过特异性结合尿路上皮癌细胞表面高表达的Nectin-4蛋白,药物经内吞作用释放MMAE,破坏癌细胞微管系统,诱导细胞凋亡。这种“精准打击”模式使其对Nectin-4阳性肿瘤细胞具有高度选择性,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乌司奴单抗则是全人源IL-12/IL-23双靶点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这两种促炎细胞因子的p40亚基,抑制Th1和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其作用覆盖肠道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可同时调节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在控制炎症级联反应中发挥核心作用。

维恩妥尤单抗专为尿路上皮癌设计,适用于含铂化疗和PD-1/PD-L1抑制剂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患者。2023年FDA批准其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用于一线治疗不适合顺铂化疗的患者,基于Ⅲ期试验显示该方案中位总生存期达31.3个月,较标准化疗延长近1倍。其疗效在FGFR3突变或EGFR过表达患者中亦得到验证。
乌司奴单抗主要应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和克罗恩病(CD)。在CD治疗中,它作为抗TNF药物失败后的二线选择,或用于合并肠外表现(如银屑病关节炎)的患者。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其14周临床应答率优于维得利珠单抗,而52周维持缓解率与后者相当,且结核感染风险显著低于抗TNF制剂。
维恩妥尤单抗采用静脉输注,剂量为1.25mg/kg(每21天第1、8天给药)或单药方案(每28天第1、8、15天给药)。其半衰期约3天,需严格监测输注反应及周围神经病变(约20%患者出现感觉异常)。
乌司奴单抗给药方式更灵活,首次静脉注射后转为皮下注射(每8-12周一次),血药浓度稳定,免疫原性低。这种长效特性使其患者依从性显著优于需频繁给药的抗TNF制剂。
维恩妥尤单抗常见副作用包括皮疹(60%)、疲劳(50%)、周围神经病变(20%)及高血糖(15%),需定期监测血糖并预防性使用人工泪液应对干眼症。其黑框警告提示可能引发严重皮肤反应及胚胎-胎儿毒性。
乌司奴单抗安全性优于抗TNF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但需警惕黑色素瘤风险(理论关联IL-12阻断)及感染风险(尤其老年患者)。妊娠期禁用,哺乳期需评估利弊。
参考资料:https://www.padce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