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治疗领域,吡非尼酮(Pirfenidone,商品名为艾思瑞)作为一种靶向治疗药物,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IPF是一种病因不明、以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患者肺功能会随时间逐渐恶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生存期,吡非尼酮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吡非尼酮的靶向治疗属性体现在其作用机制上。它能够多途径调节体内的生理过程,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在IPF的病理进程中,成纤维细胞异常活跃,大量合成并分泌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导致肺组织结构破坏、纤维化形成。吡非尼酮通过精准干预这一关键环节,减缓肺纤维化的进展速度,保护患者的肺功能。
![D11599804-p10 [最大宽度 320 最大高度 240] 2025111011305676547](/upload/ueditor/image/20251110/2025111011305676547.jpg)
在用药方案上,吡非尼酮采用渐进式给药策略。初始阶段,从低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维持剂量。这种设计充分考虑了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使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推荐维持剂量下,患者每日随餐服用,能保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浓度,持续发挥靶向治疗作用。
吡非尼酮的靶向治疗优势还在于其相对明确的适用范围,专为IPF患者研发。与一些广谱药物不同,它针对IPF的发病机制精准发力,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因药物作用广泛而对正常组织产生的潜在影响。虽然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通过合理监测与调整剂量,大多可有效管理。随着对吡非尼酮研究的深入,其在IPF靶向治疗领域的地位将愈发稳固,为更多患者带来稳定病情、改善生活的可能。
参考资料:https://www.esbri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