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肿瘤科
血液科
肝胆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心血管科
内分泌科
妇科
皮肤科
消化科
呼吸科
神经科

医药资讯

骨髓瘤资讯
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瘤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肺功能失调
骨髓纤维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输血性铁过载
贫血

特立妥单抗(泰立珂)可能存在哪些害处或风险

特立妥单抗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的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其治疗机制通过重定向T细胞杀伤表达BCMA的骨髓瘤细胞,为患者提供了新的生存希望。然而,这一创新疗法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需在临床应用中严格监测与管理。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特立妥单抗治疗中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研究显示,约72.3%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会出现CRS,其中1级和2级占比最高,但仍有0.5%的患者发生4级危及生命的反应。CRS的典型表现为发热、寒颤、低血压、心动过速及缺氧,中位发病时间为给药后2天,持续时间约2天。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心功能不全、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为降低风险,临床采用递增剂量给药方案,并在每次用药前1-3小时给予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及对乙酰氨基酚预防性治疗。

2025111011472891046


神经毒性风险同样显著,包括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性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17%的患者报告神经毒性事件,其中头痛最为常见(9.9%),4.2%的患者发生ICANS,表现为意识模糊、书写困难或癫痫发作。ICANS可能独立于CRS发生,或在CRS消退后出现,需通过脑部MRI及腰穿排查其他病因。治疗期间需持续监测神经功能,若出现3级以上神经毒性,需暂停用药直至症状缓解。

感染风险是特立妥单抗治疗的另一大挑战。研究显示,56.2%的患者发生感染,其中21.9%为3级及以上严重感染,4%的患者死于感染。肺炎、败血症及耶氏肺孢子虫肺炎是主要致死原因。此外,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虽罕见(0.5%),但致死率极高,需通过MRI及脑脊液检测及时诊断。治疗期间应常规进行抗病毒预防,并避免使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血液学毒性亦不容忽视。66%的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27.2%发生血小板减少,4.7%伴有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骨髓抑制可能导致感染风险攀升,需每周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并根据严重程度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此外,22.5%的患者发生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需定期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必要时补充免疫球蛋白。

特殊人群风险需重点关注。孕妇使用特立妥单抗可能导致胎儿暴露于人IgG,引发胚胎损害,因此治疗期间及停药后5个月内需严格避孕。哺乳期妇女应暂停哺乳,以防药物通过乳汁排泄。老年患者(≥75岁)占比23%,其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加剧药物蓄积风险,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长期安全性仍需持续观察。尽管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中位随访5.3个月时总缓解率(ORR)达67%,但长期用药可能引发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肿瘤溶解综合征或间质性肺病等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应每月监测肝肾功能、乙肝病毒载量及胸部CT,确保早发现、早干预。

特立妥单抗为R/R MM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但其风险需通过规范化的剂量调整、预防性用药及严密监测来管控。临床实践中,医生需权衡疗效与安全性,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实现生存期延长与生活质量的双重提升。

参考资料:https://www.tecvayli.com/

 


更多药品相关信息请咨询药纷享客服,上市情况、有没有仿制药、价格多少
上一篇:伊马替尼与格列卫关系说明:原研药的通用名和商品名介绍 下一篇:康奈非尼/恩考芬尼(毕太维)开展的临床试验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