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肿瘤科
血液科
肝胆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心血管科
内分泌科
妇科
皮肤科
消化科
呼吸科
神经科

医药资讯

其他肿瘤资讯
肺癌
肝癌
乳腺癌
直结肠癌
胃癌
胰腺癌
肾癌膀胱癌
卵巢癌
宫颈癌
淋巴瘤
甲状腺癌
子宫内膜癌
骨肿瘤
其他肿瘤
前列腺癌
其他肿瘤
黑色素瘤

曲恩汀(Trientine)与青霉胺有哪些主要区别?

曲恩汀Trientine)与青霉胺作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的两种核心药物,虽均通过促进铜排泄发挥疗效,但在作用机制、适应症选择、副作用谱及用药管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作用机制与铜亲和力差异

曲恩汀属于二价胺类螯合剂,其分子结构中的四个氨基基团可与铜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络合物,主要作用于血浆及游离铜,通过肾脏排泄降低体内铜负荷。青霉胺则通过巯基(-SH)与铜结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经尿液排出,同时能诱导金属硫蛋白合成以减轻铜毒性。值得注意的是,曲恩汀对血浆铜的亲和力高于青霉胺,但对组织(如肝脏、脑)中沉积铜的清除能力较弱,这一特性使其更适用于控制血液铜水平,而非深度清除组织铜。

2025111110134017911


适应症与用药优先级

青霉胺作为Wilson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具有50余年临床应用经验,尤其适用于早期患者或无严重神经系统症状者。然而,约30%患者因出现皮疹、发热、关节痛、蛋白尿或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而需停药。曲恩汀则专为青霉胺不耐受或复发患者设计,例如服用青霉胺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或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此外,对于脾肿大导致血小板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曲恩汀的安全性更优。

副作用谱与长期风险

青霉胺的副作用具有阶段性特征:早期(1-3周)可能引发超敏反应,如发热、淋巴结肿大;晚期则以肾毒性(蛋白尿、血尿)和骨髓抑制为主。长期使用还可能增加自身免疫病风险。曲恩汀的副作用相对温和,常见消化道反应(胃灼热、腹痛、食欲减退)及肌痛,但长期治疗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及铁代谢指标。罕见情况下,两者均可能引发神经系统症状恶化或系统性红斑狼疮,但曲恩汀的总体发生率低于青霉胺。

用药管理与剂量调整

青霉胺的剂量调整需严格遵循“低起点、逐步增量”原则,成人初始剂量通常为每日250-500mg,每4-7天增加250mg,维持剂量为每日750-1000mg。儿童剂量按体重计算,需分2-3次服用。曲恩汀的剂量灵活性更高,成人初始剂量为每日800-1600mg,分2-4次口服,最大剂量可达每日2000mg;儿童剂量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最大剂量为每日1500mg。两者均需空腹服用,且与铁剂、锌剂等药物间隔至少2小时,以避免形成有毒复合物。

特殊人群与药物相互作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两类药物均需谨慎。青霉胺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且哺乳期用药的安全性尚未明确;曲恩汀的动物实验显示对胎仔有致畸作用,哺乳期用药数据同样缺乏。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青霉胺可加重抗疟药、金制剂及免疫抑制剂的肾毒性,而曲恩汀主要影响铁、锌的吸收,需避免与含铝、镁的抗酸药同服。

临床选择策略

在实际临床中,青霉胺仍是多数患者的首选,尤其适用于经济条件有限或无严重副作用史的患者。曲恩汀则作为二线药物,用于青霉胺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病例。对于儿童患者,曲恩汀的剂量调整更灵活,且消化道副作用相对可控,成为部分家长的首选。长期治疗中,需定期监测尿铜、血清非铜蓝蛋白铜及肝肾功能,以评估疗效并调整剂量。

参考资料:https://www.cufence.com/


更多药品相关信息请咨询药纷享客服,上市情况、有没有仿制药、价格多少
上一篇:普拉替尼(普吉华)胶囊服用后多久达到最佳吸收 下一篇:考比替尼(cobimetinib)具体作用机制及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