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匹米替比(Pimitespib,商品名为Jeselhy)作为一种新型的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为化疗后进展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如同许多抗肿瘤药物一样,肝功能异常是其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和妥善管理的潜在问题。建立一套系统性的管理办法,对于确保治疗安全、延长用药时间至关重要。
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为先与严密监测。在开始匹米替比治疗之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的基线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这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特别是既往肝脏疾病史,以及完善的血液学检查,获取确切的转氨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治疗开始后,定期的、规律的肝功能监测必须贯穿整个疗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阶段,制定一个固定的复查计划,以便及时发现肝功能的细微变化,并在异常出现的早期就进行干预。
![20231127093632_12430 [最大宽度 320 最大高度 240] 2025112112001641256](/upload/ueditor/image/20251121/2025112112001641256.jpg)
当监测发现肝功能指标出现异常时,临床上的处理遵循一个清晰的分级管理原则。根据指标升高的严重程度,即根据常见的毒性标准进行分级,医生会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于轻度的、无症状的肝功能异常,通常无需立即调整用药方案,但会加强监测频率,密切观察指标的变化趋势。如果肝功能损害发展到中度水平,医生则可能会决定暂时中断匹米替比的治疗,给予患者一个“药物假期”,让肝脏得到休息和修复的机会,并同时考虑使用适当的保肝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待肝功能指标恢复至可接受的安全水平后,再以原剂量或降低后的剂量重新开始治疗。
对于更严重的肝功能不全,或者经过剂量调整后肝功能异常仍然反复出现的情况,永久性地停用匹米替比可能是一个必要的安全决策。这体现了风险与获益的权衡,当药物带来的肝脏损伤风险超过其抗肿瘤的获益时,停止用药是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的首要选择。整个管理过程的核心在于动态评估和个体化决策。
因此,面对匹米替比可能引起的肝功能异常,一套以“基线评估-定期监测-分级干预-个体化调整”为核心的管理流程至关重要。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监测计划,一旦出现乏力、纳差、黄疸或尿色加深等可能与肝损伤相关的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疗团队。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与警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控制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保障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链接:https://www.mt-pharma.co.jp/e/company/rd/pi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