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在白血病治疗领域,达沙替尼(Dasatinib)是常用药物之一,但关于它究竟属于化疗药物还是靶向药物,常引发讨论。实际上,达沙替尼是一种典型的靶向药物,其作用机制与化疗药物存在本质区别。
化疗药物通过干扰细胞分裂过程来杀灭快速增殖的癌细胞,但这类药物缺乏特异性,会同时攻击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导致脱发、恶心、免疫力下降等广泛副作用。而达沙替尼的作用靶点高度精准,它属于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特异性阻断BCR-ABL融合蛋白的活性。这种蛋白由费城染色体异常产生,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核心致病因素。通过抑制异常蛋白的信号传导,达沙替尼可阻断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与存活,同时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显著低于传统化疗。
从适应症来看,达沙替尼主要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CML和ALL患者,包括新诊断病例及对伊马替尼等一线治疗耐药或不耐受的病例。其用药方案也体现了靶向治疗的精准性:成人慢性期CML患者推荐每日口服100mg,而加速期或急变期患者需调整至140mg;儿童患者则根据体重分级给药,剂量随体重变化动态调整。这种个体化给药策略与化疗“一刀切”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达沙替尼的副作用较化疗明显减轻,但仍可能引发骨髓抑制、体液潴留等靶向药物常见反应,需通过定期监测血常规等指标进行管理。此外,其用药方式(整片吞服、无需严格限制进食时间)也区别于化疗药物的静脉输注或复杂预处理要求。
综上,达沙替尼通过特异性靶向致病蛋白实现精准治疗,符合靶向药物的定义,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化疗药物。这一特性使其成为Ph+白血病治疗的重要选择,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0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