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奎扎替尼作为一种口服的强效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FLT3-ITD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然而,随着其在临床使用中的普遍化,耐药性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以下将详细探讨奎扎替尼的耐药机制:
一、FLT3的二次突变 研究发现,在接受奎扎替尼治疗后复发的FLT3-ITD阳性AML患者中,FLT3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中常出现二次突变。这些突变具体涉及活化环残基D835或守门残基F691,导致FLT3受体结构的改变,从而降低了奎扎替尼与FLT3受体之间的亲和力,最终引发耐药现象。此外,有研究表明,一些患者在疾病复发时同时存在多个FLT3-TKD突变,这表明存在多克隆耐药机制,意味着不同的白血病细胞克隆可能通过不同的FLT3突变来逃避奎扎替尼的抑制。
二、FLT3配体水平的升高 标准诱导化疗往往会导致血浆中FLT3配体水平的上升,FLT3配体与FLT3受体结合后,会使受体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激活FLT3受体,进而绕过奎扎替尼的抑制作用。这种由于FLT3配体水平升高引起的受体构象变化,为白血病细胞提供了一条新的生存与增殖通路,从而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三、其他信号通路的上调 在奎扎替尼治疗的FLT3-ITD阳性AML患者中,骨髓基质细胞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FGF2通过激活其受体FGFR1及下游的MAPK信号通路,促进了耐药性的形成。此外,即便在FLT3-ITD丢失的情况下,耐药机制也可能涉及其他信号通路的突变,如RAS/MAPK信号通路突变。这类突变通过激活替代信号通路,抵消FLT3抑制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导致耐药。
四、联合治疗的耐药机制 尽管奎扎替尼与化疗联合治疗在AML患者中展示了良好的疗效,但其耐药机制仍未被深入研究。这可能与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体患者的差异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等多重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奎扎替尼的耐药机制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过程,涵盖了FLT3的二次突变、FLT3配体水平的升高、其他信号通路的上调以及联合治疗相关的耐药机制。深入了解这些耐药机制,对于优化AML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提升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https://jhoonl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45-024-01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