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普拉替尼(Pralsetinib)是一种高选择性RET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RET基因融合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甲状腺癌(TC)。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该药物适用于成人转移性RET融合阳性患者的治疗;在甲状腺癌方面,则用于12岁及以上晚期或转移性RET融合阳性患者,尤其是对放射性碘治疗无效的病例。由于RET基因融合在多种癌症中驱动肿瘤生长,普拉替尼通过精准抑制RET蛋白的异常激活,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信号,达到抑制癌症进展的效果。
从临床数据来看,普拉替尼在RET融合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和甲状腺癌患者中表现出较高的客观缓解率(ORR),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实现长期疾病控制。然而,与其他靶向药物类似,普拉替尼在长期使用后也可能出现耐药性问题。根据现有研究,普拉替尼的耐药时间因人而异,但通常在治疗后的12至18个月左右可能出现耐药现象。部分患者的药物敏感性能维持更长时间,而少数患者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如6个月内)就出现疾病进展,这与肿瘤异质性、基因突变谱及个体代谢差异等因素相关。
耐药机制主要包括RET激酶域的继发性突变(如RET G810位点突变)、旁路信号通路的激活(如MET或KRAS扩增)以及肿瘤微环境的适应性改变等。一旦出现耐药,患者的肿瘤可能重新进展,此时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如更换其他RET抑制剂或考虑联合治疗策略。目前,针对普拉替尼耐药后的治疗选择仍在探索中,部分研究正在评估新一代RET抑制剂或联合用药的潜力。
总体而言,普拉替尼作为RET融合阳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疗效显著,但耐药性不可避免。临床医生通常会通过定期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以便在耐药发生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未来,随着对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更多克服耐药的治疗方案有望为患者提供更持久的疾病控制。
参考资料:https://gavre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