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泊马度胺属于靶向治疗药物,是继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之后第三代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调节剂。其核心作用机制在于通过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实现精准抗肿瘤效果。
作为靶向药物,泊马度胺的作用路径具有高度选择性。它通过抑制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的靶点(如cereblon),降解底物蛋白Aiolos和Ikaros,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同时,它还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能力,并抑制单核细胞分泌促炎因子(如TNF-α和IL-6),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对肿瘤的促进作用。此外,泊马度胺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可阻断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形成,切断肿瘤营养供应。

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泊马度胺的优势在于其靶向性和低毒性。它能够精准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较小,因此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研究表明,泊马度胺对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尤其适用于对来那度胺和沙利度胺治疗无效的患者。此外,它还被批准用于治疗艾滋病相关及HIV阴性的卡波西肉瘤,成为20多年来该领域的首个新治疗选择。
泊马度胺的靶向特性还体现在其剂量优势上。其治疗剂量仅为4mg/日,远低于沙利度胺(800mg/日)和来那度胺(25mg/日),但抗肿瘤活性更强。这种低剂量高疗效的特点,进一步减少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然而,使用泊马度胺时仍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乏力、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等不良反应。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malidomi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