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巴瑞替尼是一种典型的靶向药物,其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均体现了靶向治疗的精准性。作为口服的Janus激酶(JAK)1/2抑制剂,巴瑞替尼通过选择性抑制JAK1和JAK2的活性,阻断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调节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这一机制使其能够精准作用于异常活跃的免疫信号网络,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如IL-6、IFN-γ)的产生,同时抑制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避免对正常组织的广泛损伤。
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巴瑞替尼针对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患者,通过抑制JAK介导的信号转导,显著缓解关节肿胀、疼痛及晨僵等症状。其靶向性体现在对特定酶活性的抑制,而非传统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免疫抑制,从而降低了感染等副作用的发生风险。此外,巴瑞替尼可与甲氨蝶呤等非生物DMARDs联合使用,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增强疗效,进一步体现了靶向治疗的灵活性。
![3_0_pills [最大宽度 320 最大高度 240] 2025110510503749779](/upload/ueditor/image/20251105/2025110510503749779.jpg)
2022年,巴瑞替尼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成人重度斑秃系统性治疗的口服靶向药物。斑秃的发病与免疫系统攻击毛囊密切相关,巴瑞替尼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促进毛囊再生,帮助患者恢复头皮、眉毛及睫毛的毛发覆盖。这一适应症的获批,标志着靶向治疗在自身免疫性脱发领域的突破,为患者提供了非激素、非免疫抑制剂的新选择。
作为靶向药物,巴瑞替尼的临床应用需严格监测感染、血脂异常及肝酶升高等潜在风险,但其精准的作用机制使其在疗效与安全性之间实现了平衡。
参考资料:https://www.mims.com/hongkong/drug/info/baricitinib?mtype=gener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