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特立妥单抗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通过同时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CD3受体,激活患者自身T细胞定向杀伤骨髓瘤细胞,为既往接受过至少四种疗法(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抗CD38单克隆抗体)仍病情进展的成年患者提供了突破性治疗选择。其用药方案需严格遵循专业指导,以确保疗效与安全性。
特立妥单抗仅可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注射部位可选择腹部、大腿外侧或上臂等脂肪层较厚的区域。该药物以即用型注射液形式提供,无需稀释,但需由接受过充分培训的医务人员操作,并配备管理重度反应(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医疗设备。注射前需确认药物为室温状态,检查溶液是否澄清无沉淀,并使用无菌技术及新针头完成注射。

治疗初期采用剂量递增策略以降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风险:首剂(递增剂量1)按体重计算给予0.06mg/kg,于第1天注射;第4天给予0.3mg/kg的递增剂量2;第7天起进入维持阶段,以1.5mg/kg剂量每周注射一次。对于持续6个月以上达到并维持完全缓解或更好疗效的患者,给药频率可调整为每两周一次,以优化长期治疗的便利性与安全性。
递增剂量2可在首剂后2至7天内给药,首次治疗剂量可在递增剂量2后2至7天内给药,具体时间需根据患者对前序剂量的耐受性调整。若出现不良反应,可延迟给药但需在7天内完成,避免中断治疗进程。所有患者在递增剂量阶段完成注射后,均需住院观察48小时,便于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急性反应。
轻度肝功能损伤或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老年患者(≥65岁)亦无需特殊剂量调整,但需加强疗效与安全性监测。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血液学指标、肝肾功能及炎症标志物,医生会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剂量或给药间隔。患者应主动报告发热、乏力、注射部位红肿等不适,与医疗团队保持密切沟通。
每次递增剂量给药前1至3小时,需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及对乙酰氨基酚,以降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若治疗期间发生重度不良反应(如3级以上神经毒性或持续高热),需暂停给药并给予托珠单抗、糖皮质激素等支持治疗,必要时进行神经科会诊。
特立妥单抗提供30mg/3.0ml及153mg/1.7ml两种规格,配制时需根据患者体重精确计算剂量,避免合并不同浓度药瓶。例如,70kg患者递增剂量1需4.2mg(约0.14瓶30mg规格),递增剂量2需21mg(1瓶30mg规格),治疗剂量需105mg(4瓶30mg规格或1瓶153mg规格加补充剂量)。操作时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污染。
多发性骨髓瘤需长期规范化治疗以实现深度缓解。患者完成初始治疗周期后,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医生会根据微小残留病灶检测结果及患者耐受情况,决定是否维持双周给药或调整方案。坚持全程治疗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https://www.tecvayl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