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卡博替尼作为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多种实体瘤时虽展现出显著疗效,但其副作用的严重程度需结合具体适应症和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评估。该药物通过抑制MET、VEGFR、RET等关键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但这一机制也导致其副作用谱较广,涵盖消化系统、皮肤、心血管、血液系统及全身性反应等多个维度。
在消化系统方面,腹泻是卡博替尼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轻症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或使用止泻药缓解,但严重腹泻可能伴随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消化道出血,需立即就医。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也较为普遍,可能影响患者营养摄入,需通过少量多餐、清淡易消化饮食或药物干预改善。口腔炎表现为口腔黏膜红肿、溃疡,需保持口腔清洁并避免刺激性食物。

皮肤反应中,掌跖红斑感觉迟钝综合征(PPES)是典型表现,患者手足皮肤可能出现红肿、脱屑、疼痛,严重时影响日常活动。脱发、皮疹和皮肤干燥也较常见,需加强皮肤护理。心血管系统方面,高血压发生率较高,需定期监测血压并调整降压药物剂量,若出现恶性高血压或高血压危象则需停药。血栓栓塞事件如肺栓塞虽罕见但风险存在,尤其对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需谨慎评估。
血液系统异常包括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可能增加感染或出血风险。全身性反应如疲劳、乏力、体重下降和肌肉骨骼疼痛也较常见,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此外,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上腺功能不全等内分泌紊乱也需定期监测。
尽管卡博替尼的副作用谱较广,但多数为轻中度且可管理。通过剂量调整、对症支持治疗及定期监测,多数患者能耐受治疗并从中获益。例如,在进展性转移甲状腺髓样癌(MTC)和晚期肾细胞癌(RCC)的治疗中,卡博替尼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其疗效优势通常超过副作用风险。然而,对于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出血倾向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谨慎评估用药风险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bozantini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