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作为一种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靶向白细胞介素-23(IL-23)的p19亚基,阻断其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展现出独特的治疗价值。其临床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炎症性肠病(IBD)领域,并随着研究深入逐步向其他免疫相关疾病拓展。
溃疡性结肠炎(UC)的核心治疗选择
米利珠单抗已在全球多地获批用于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导和维持治疗。该疾病以结肠黏膜连续性炎症为特征,患者常出现血性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传统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存在疗效不足或耐受性差的问题。米利珠单抗通过精准抑制IL-23信号通路,减少肠道黏膜炎症,改善屏障功能。临床实践中,患者接受静脉诱导治疗(第0、4、8周各300mg)后,转为每4周皮下注射200mg维持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缓解率和黏膜愈合率。尤其对传统治疗失败或抗TNFα药物不耐受的患者,米利珠单抗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其长效控制炎症的特性有助于减少疾病复发风险。

克罗恩病(CD)的突破性应用
克罗恩病是一种全消化道透壁性炎症疾病,可能导致肠狭窄、瘘管等严重并发症。米利珠单抗在克罗恩病领域的III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显著优势:与安慰剂相比,治疗组在第12周的临床应答率(通过大便频率和腹痛评估)和第52周的临床缓解率(CDAI评分<150)均显著提高,内镜应答率(SES-CD评分降低≥50%)也优于对照组。此外,其对既往生物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仍有效,52周临床缓解率达51.2%,内镜应答率达46.3%。这种对难治性患者的疗效,使其成为克罗恩病治疗的重要补充,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疾病管理的患者。
潜在适应症的探索与前景
尽管米利珠单抗目前尚未获批用于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但IL-23通路在这些疾病中的关键作用使其成为研究热点。例如,银屑病患者皮肤中IL-23水平显著升高,早期临床试验显示米利珠单抗可改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未来,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其适应症可能进一步扩展,为更多免疫相关疾病患者提供精准治疗选择。
临床应用的综合优势
米利珠单抗的临床优势体现在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三方面。其选择性靶向IL-23而不影响IL-12,降低了感染风险,常见不良反应为轻中度注射部位反应、上呼吸道感染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传统免疫抑制剂。给药周期较长(每4周一次),皮下注射剂型便于患者自我管理,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此外,其对难治性患者的疗效和快速起效特点,使其在临床实践中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随着全球药品审批的加速,米利珠单抗有望为更多亚洲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精准治疗的重要代表。
参考资料:https://omvoh.lil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