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美国FDA 已批准泊洛妥珠单抗 polatuzumab vedotin-piiq (Polivy) 联合利妥昔单抗 (Rituxan)、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 (R-CHP) 用于既往未经治疗的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DLBCL) 成人患者(未另有说明) (NOS) 或高级别 B 细胞淋巴瘤 (HGBL),并且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为 2 或更高。
该监管决定将 2019 年 6 月加速批准的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 与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 (BR) 联合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至少 2 种疗法的复发或难治性 DLBCL 患者转变为常规疗法。2该批准基于 1b/2 期 GO29365 试验 (NCT02257567) 的数据,其中接受泊洛妥珠单抗方案的患者中有 40% 达到完全缓解 (CR),而单用 BR 组中这一比例为 18%,满足研究的主要终点。
一线批准得到了 3 期 POLARIX 试验 (NCT03274492) 的结果的支持,其中与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该患者群体中使用泼尼松(R-CHOP;n = 439)。
与 R-CHOP 相比,在 R-CHP 中添加 ADC 可使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 27%(HR,0.73;95% CI,0.57-0.95;P < .02 )。 2022 年泛太平洋淋巴瘤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研究组的 2 年 PFS 率为 76.7%(95% CI,72.7%-80.8%),而对照组为 70.2%(95% CI,65.8%- 74.6%)。
国际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POLARIX 纳入了既往未经治疗的 LBCL 患者,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在 2 至 5 之间,代表低中度至高风险疾病,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且无原发性纵隔大B 细胞淋巴瘤。
该试验纳入了多种类型的 LBCL 患者,包括 DLBCL NOS、伴有MYC和BCL2和/或BCL6重排的 HBCL、HGBL NOS 以及其他低级别 B 细胞淋巴瘤,包括富含 T 细胞/组织细胞的 LBCL、Epstein–巴尔病毒阳性 DLBCL、ALK阳性 LBCL 和 HHV8 阳性 DLBCL。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每天一次 1:1 至 1.8 mg/kg 的泊洛妥珠单抗加 375 mg/m 2利妥昔单抗、750 mg/m 2环磷酰胺和 50 mg/m 2多柔比星,连续六个 21 天周期或标准护理 R-CHOP。所有患者在第 7 和第 8 周期中每天接受 375 mg/m 2的利妥昔单抗。
研究者评估的 PFS 是试验的主要终点。关键的次要终点包括无事件生存期 (EFS)、治疗结束 PET-CT CR 率、无病生存期 (DFS)、总生存期 (OS) 和安全性。
其他数据显示,泊洛妥珠单抗加 R-CHP 与 R-CHOP 的 EFS 风险比为 0.75(95% CI,0.58-0.96;P = 0.02)。尽管 DFS 数据表明泊洛妥珠单抗组合的反应更持久(HR,0.70;95% CI , 0.50-0.98)。
治疗组之间未观察到 OS 存在显着差异(HR,0.94;95% CI,0.65-1.37;P = 0.75)。中位随访时间为 39.7 个月,两组均未达到中位 OS。 2 年时,两组的 OS 率为 88.7%。
事实证明,泊洛妥珠单抗加 R-CHP 的毒性特征与 R-CHOP 相当。1研究组中 57.7% 的患者和对照组中 57.5% 的患者出现 3 级或 4 级不良反应 (AE);严重 AE 分别发生在 34.0% 和 30.6% 的患者中。此外,ADC 组中 3.0% 的患者出现 5 级毒性,而安慰剂组中这一比例为 2.3%。接受泊洛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有 9.2% 的患者因毒性反应而减少了剂量,而未接受泊洛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有 13.0% 的患者因毒性反应而减少了剂量。
最常见的毒性包括周围神经病变、恶心、疲劳、腹泻、便秘、脱发和粘膜炎。淋巴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最常见的 3 级或 4 级 AE。
一线监管部门批准之前,FDA 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于 2023 年 3 月以 11 比 2 的投票结果表明 POLARIX 的数据支持泊洛妥珠单抗在该人群中具有有利的获益风险概况。
2023年1月,泊洛妥珠单抗在国内上市,但由于上市时间较短,患者可能较难在国内直接买到。据了解,罗氏生产的原研版泊洛妥珠单抗在欧洲上市的140mg规格为98000元,在香港上市的同规格的价格为6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