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吡托布鲁替尼(Pirtobrutinib)作为新一代BTK激酶抑制剂,近年来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备受关注。该药物主要针对复发或难治性的套细胞淋巴瘤(MCL)以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的成年患者群体。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这款创新药物尚未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国内患者暂时无法通过正规医院渠道获取该药物治疗。
从适应症角度来看,吡托布鲁替尼的定位十分明确,主要服务于已经历多线治疗仍出现疾病进展的难治性患者。具体而言,对于套细胞淋巴瘤患者,要求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全身治疗方案且包含BTK抑制剂治疗失败;对于CLL/SLL患者,则需要既往接受过包含BTK抑制剂和BCL-2抑制剂的两线治疗后仍出现进展。这种精准的适应症设定体现了该药物在治疗末线患者中的重要价值。
在用药方案方面,吡托布鲁替尼采用标准化的给药方式,推荐剂量为每次200mg,每日一次口服给药。与多数靶向药物类似,该治疗方案需要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这种长期用药的特点对药物的可及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而目前在国内未上市的状态,确实给有需求的患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对于急需该药物治疗的患者群体,目前主要通过海外渠道获取药物。据了解,吡托布鲁替尼的原研药已在欧美市场上市,但价格较为昂贵。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批准了仿制版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用药门槛。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药物存在一定风险,患者在考虑这一选项时需要充分咨询专业医疗人员的建议,并尽可能选择可靠的购药途径。
从药物审批的常规流程来看,创新药物在中国上市通常需要完成完整的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虽然目前尚未有吡托布鲁替尼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的公开信息,但随着该药物在国际临床应用中数据的积累,未来有望进入中国的审批流程。对于关注该药物的患者和家属而言,可以定期关注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相关公告,以获取最新的审批进展信息。
综合来看,吡托布鲁替尼作为血液肿瘤领域的新兴治疗选择,其在国内的上市进程仍需要等待。在这一过渡时期,患者可以与主治医生保持密切沟通,根据个体情况评估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期待该药物能够早日完成在中国的注册审批工作,为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正规的治疗选择。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17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