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博舒替尼(Bosutinib),是一种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Ph+ CML)。其适应症包括新诊断或对先前治疗有耐药性或不耐受的慢性期Ph+ CML的成人和1岁及以上儿童患者,以及对既往治疗产生耐药性或不耐受的成人加速期(AP)或急变期(BP)Ph+ CML患者。
博舒替尼通过抑制BCR-ABL1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对于新诊断的慢性期Ph+ CML成人患者,推荐剂量为400毫克,每日一次与食物同服。对于慢性、加速或急变期Ph+ CML患者,推荐剂量为500毫克,每日一次与食物同服。儿童患者的剂量根据体表面积(BSA)调整,通常为300毫克/平方米或400毫克/平方米,每日一次与食物同服。对于未达到完全血液学、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反应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可考虑逐步增加剂量至每日最大600毫克。
长期使用博舒替尼的安全性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其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皮疹和疲劳等。其中,腹泻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通常为轻度至中度,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调整剂量或使用止泻药物进行管理。此外,博舒替尼可能引发严重的副作用,如肝功能异常、心血管事件(如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以及骨髓抑制(如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因此,患者在使用期间需要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使用博舒替尼期间,定期监测生化指标和器官功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肝功能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博舒替尼可能引发肝酶升高或肝功能损害。建议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定期检测ALT、AST和胆红素水平,并在出现异常时及时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其次,心血管功能的监测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并在出现高血压或心力衰竭症状时及时就医。此外,骨髓功能的监测也不可忽视,建议定期检测血常规,包括血小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以评估骨髓抑制的程度。对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
除了上述监测指标,患者在使用博舒替尼期间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事项。首先,博舒替尼与食物同服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因此建议在固定时间与食物一起服用。其次,患者应避免与强效CYP3A4抑制剂或诱导剂联合使用,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影响博舒替尼的血药浓度,从而影响其疗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此外,患者在使用期间应避免接种活疫苗,因为博舒替尼可能抑制免疫系统,增加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博舒替尼作为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在Ph+ CML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作用机制通过抑制BCR-ABL1酪氨酸激酶,阻断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存活。长期使用博舒替尼需要特别关注其安全性,尤其是肝功能、心血管功能和骨髓功能的监测。尽管其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但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监测,患者能够从中获得显著的临床获益。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报告任何异常症状,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06616